[發明專利]一種車輛駐車制動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351177.1 | 申請日: | 2013-08-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632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8 |
| 發明(設計)人: | 葉曉東;楊波;于海武;李開霞;王永;蔡敏;姜華;賈來平;王建;陳海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常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0T13/74 | 分類號: | B60T13/74;B60T7/08;B60T8/78;B60T8/17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00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輛 制動 系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控制系統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車輛駐車制動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汽車制動系統包括行車制動系統和駐車制動系統,行車制動系統稱為腳剎;駐車制動系統稱為手剎。傳統的駐車制動系統裝置一般包括手剎車控制、傳動和制動器三個部分,屬于純機械式操作。目前,國內車輛駐車制動裝置絕大多數采用手剎制動裝置,手剎駐車制動裝置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在:手動駐車制動裝置機構龐大,占用了有限的車內安裝空間,汽車坡道起步時,操作過于復雜,對一些新手更是難以操控從而導致汽車溜坡等現象;另外,手剎制動裝置長期使用過程中,很容易導致制動拉鎖中的鋼索發生機械變形,制動裝置可能因此難以獲得足夠的制動力來進行安全駐車,存在安全隱患;且手剎制動時,駕駛員習慣于無論在何種駐車情況下都施加最大的制動力以確保安全駐車,這對機械部件會產生很大的磨損。
隨著電子科技以及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有效的促進了汽車電子線控技術的發展。同時,隨著汽車的普及,人們對于出行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汽車原有的裝置和功能已不能滿足要求,繼而汽車的安全性、舒適性和智能化成為了不可阻止的發展方向。
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舒適、安全兼智能化于一體的車輛駐車制動系統,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輛駐車制動系統,且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為駐車提供所需要的最佳制動力,有效減少了制動卡鉗的機械磨損。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車輛駐車制動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對車輛狀態信號進行采集的信號采集單元,以及輸入駕駛員操作指令的信號輸入單元,信號采集單元和信號輸入單元輸出信號至控制單元、控制單元對信號進行分析和處理后調控執行單元使得車輛制動鉗對制動盤進行夾緊或釋放操作。
進一步的方案為:該制動系統還包括第一、二電源單元,控制單元包括第一控制單元和第二控制單元,第二電源單元與信號輸入單元、第二控制單元組合構成電連接,第一電源單元與信號采集單元、第一控制單元組合構成電連接,信號輸入單元輸出信號至第二控制單元進行分析和處理、第二控制單元將分析的結果輸出至第一控制單元以及調控第一電源單元的啟、閉狀態,第一控制單元接受信號采集單元和第二控制單元輸入的信號進行分析處理、并調控執行單元使得車輛制動鉗對制動盤進行夾緊或釋放操作。
該制動系統還包括對車輛駐車狀況進行顯示的顯示單元,所述的顯示單元與第一控制單元進行數據交換;信號輸入單元為為控制面板設置的一可進行按壓和拉拔操作的電子按鈕構成,顯示單元為電子按鈕上設置的指示燈構成。
執行單元包括驅動制動鉗對制動盤進行夾緊或釋放操作的制動電機,調控制動電機正轉、反轉的繼電器,以及調控制動電機供應電流大小的PWM波控制電路,制動電機由PWM波控制電路與第一控制單元構成電連接。
信號輸入單元輸入的操作指令信號包括執行和解除駐車指令信號、車輛后輪防抱死指令信號、車輛動靜態檢測指令信號;信號采集單元采集的信號包括車輛車速信號、發動機轉速信號、后輪滑移率信號、車輛點火開關信號、制動電機供應電流信號、車輛加速度信號。
通過在車輛上設置上述系統,其可取的如下有益效果:
(a)整體結構設計緊湊,體積小,安裝方便,節省了車內有限的空間,降低了開發成本;
(b)整個系統采用電信號進行操縱,系統響應快,提高了系統的實效性;
(c)系統的控制部分與機械部分之間采用電線連接,沒有機械部件的連接,維護方便;
(d)系統的智能化操縱,有效的提高了駕駛的安全性和舒適性,降低了駕駛難度;
(e)系統預留了部分控制接口,通過這些預留的接口可以實現與汽車其它電子控制系統進行功能互補,促進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的一體化控制;
(f)在行車制動系統失效后,系統可發揮緊急制動的功能,使車輛安全駐車,提供了一種車輛安全保障;
(g)系統采用雙微控制器模塊和雙電源模塊,有效的降低了系統功耗,節省能源;
使用上述系統,具體操控的方法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常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常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5117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