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茶葉的加工工藝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339884.9 | 申請日: | 2013-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853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曾朝和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曾朝和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25300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茶葉 加工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茶葉的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茶是世界三大飲品之一,在我國,茶被稱為國飲。幾千年的沉淀,使我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在世界享有盛譽。
陜西紫陽,上古巴國時期產(chǎn)茶,紫陽茶外形如梭似毫,湯香茶靚,清香四溢。若泡入杯中,茶的芽頭在徐徐展開時呈現(xiàn)奇跡,葉片齊齊向上,立于杯中又稱為紫陽毛尖或紫陽銀針。紫陽地處陜南的安康市,漢江中游,巴山北麓,紫陽境內(nèi)廣泛分布著我國少見的富硒巖層。飲用紫陽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經(jīng)濟實惠又無任何副作用的補硒方法。
紫陽茶的制作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全是手工制作,要掌握一套制作技術,不經(jīng)過幾年的手掌燙傷、手指燙破,就學不成一套制作技術;而且傳統(tǒng)工藝需要大量的手工藝人員,單位時間生產(chǎn)率也很低。產(chǎn)品也有茶葉采摘標準,茶葉也分等級。制作工藝也有殺青、理條、做形和干燥,但全是一口鍋,制作出來的產(chǎn)品大多都不是焦糊味就是生氣味,雖然也發(fā)明了一些電炒鍋和滾筒炒干鍋,但是性能不夠穩(wěn)定,制作出來的產(chǎn)品扁、平、直不夠,色、香、味差異大,價值高低懸殊,原料浪費多。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基本上以機械制作為主,人工制作工藝技術操作作為輔助的茶葉的加工工藝。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茶葉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選料工序、殺青工序、初揉工序、初烘工序、復揉工序、整形理條工序、復烘工序、干燥提香工序,最后制得成茶。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選料工序中,茶葉原料采用的是采摘不超過2天,以指甲掐斷的方法進行采摘,并按按照長度分級區(qū)分開,并且分級攤涼6-8小時。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茶葉原料的分級標準為:一級長度:0.5-1.5cm;二級長度:1.5<長度≤2.2cm;三級長度:2.2<長度≤3cm。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殺青工序中,是用殺青設備進行殺青,殺青設備的工作溫度為200-220℃,轉(zhuǎn)速為40-50r/min;殺青工序結(jié)束后,攤涼殺青后的茶葉原料1小時。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初揉工序中,利用揉捻設備對茶葉原料進行三緊三松的加壓順序,進行初揉,初揉時間為25分鐘。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初烘工序是利用烘干設備進行初烘,控制烘干設備120℃,并且一級茶葉4-6分鐘、二級茶葉6-8分鐘、三級茶葉8-10分鐘;初烘的標準為手捏成團、手松即散為宜;初烘后的茶葉原料攤涼1-2小時,實現(xiàn)冷卻。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復揉工序是利用揉捻設備對初烘工序后的茶葉原料進行三緊三松的加壓順序,進行復揉,復揉時間為25分鐘。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整形理條工序是利用炒鍋對茶葉原理進行操作,炒鍋的溫度為75-85℃,時間為15-20分鐘。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復烘工序是利用烘干設備進行復烘,控制烘干設備100℃,并且一級茶葉2-4分鐘、二級茶葉4-6分鐘、三級茶葉6-8分鐘;復烘后的茶葉原料攤涼24小時,實現(xiàn)冷卻。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對復烘冷卻后的茶葉原料進行低溫常烘1.5小時,溫度從80℃持續(xù)加溫到130℃,而加溫時間控制在4-5分鐘,最后冷卻,制得成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經(jīng)過多次重復制作和長期的產(chǎn)品價值證實,只要按照以上工藝流程的程序標準和工藝制作技術操作產(chǎn)生出來的紫陽茶,外形,內(nèi)質(zhì)都達到國家產(chǎn)品標準,同時,本發(fā)明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勞動力的用量,減輕了工人的勞動量,而且單位時間生產(chǎn)量顯著上升,大大提高了茶葉生產(chǎn)加工的效率,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另外,本發(fā)明的工藝穩(wěn)定性能好,基本上無廢品出現(xiàn)。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一種茶葉的加工工藝,包含以下工序:選料工序、殺青工序、初揉工序、初烘工序、復揉工序、整形理條工序、復烘工序、干燥提香工序,最后制得成茶。
選料工序:茶葉原料采用的是采摘不超過2天,以指甲掐斷的方法進行采摘,并按按照長度分級區(qū)分開,并且分級攤涼7小時。所述茶葉原料的分級標準為:一級長度:0.5-1.5cm;二級長度:1.5<長度≤2.2cm;三級長度:2.2<長度≤3cm。
殺青工序:用殺青設備進行殺青,殺青設備的工作溫度為200-220℃,轉(zhuǎn)速為46r/min;殺青工序結(jié)束后,攤涼殺青后的茶葉原料1小時。
初揉工序:利用揉捻設備對茶葉原料進行三緊三松的加壓順序,進行初揉,初揉時間為25分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曾朝和,未經(jīng)曾朝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39884.9/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腔式風道太陽能空氣集熱送風系統(tǒng)
- 下一篇:富氧燃燒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