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整體式水箱預壓施工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34611.5 | 申請日: | 2013-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3729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張釗;劉華;朱曉明;潘中明;陳干;陳杰;田新平;趙軍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1/00 | 分類號: | 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陳家安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整體 水箱 預壓 施工工藝 | ||
1.一種整體式水箱預壓施工工藝,它是在支架搭設完成后,利用底模系統,采用貝雷片組拼全支架范圍整體式預壓水箱,利用水荷載加載進行支架安全驗證,它包括如下步驟:
(1)支架系統拼裝:根據工程設計要求進行支架基礎的處理;按照工程設計進行支架搭設安裝;
(2)底模安裝:底模安裝支架搭設完成后,按照工程設計進行分配梁及底模安裝;
(3)整體式預壓水箱拼裝:準備材料和設備;清理底模;組拼水箱框架;安裝水箱下層縱橫向拉桿;安裝水箱四周側墻側面擋板;對于整段預壓部分,在相鄰兩水袋之間設置隔板,安裝隔板;安裝防水油布;安裝水箱上層縱橫向拉桿,完成水箱組拼;
(4)分級加載、卸載:按箱梁設計荷載總重分級進行加載及卸載;通過大功率水泵抽水實現荷載加載;加載至120%箱梁設計荷載,沉降穩定并持荷超過24h后,分級進行荷載卸載;
(5)支架觀測:在每一跨箱梁的跨中、1/4跨和支點位置的支架頂部與底部設置沉降觀測點;采用水準儀進行箱梁支架加載前后、分級加載、卸載過程中控制點標高觀測;根據預壓數據計算出支架與地基的彈性變形量、支架的非彈性變形量;
(6)支架評價、調整:預壓成功即可判定支架安全,可以進行箱梁澆筑施工;預壓完成后根據預壓成果設置彈性變形梁,調整支架頂標高,以保證梁體線性。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所述的整體式水箱預壓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分級加載、卸載,加載至預壓設計荷載后,持荷時間至少24h,并進行支架的連續觀測,所述分級加載、卸載按箱梁設計荷載總重的0、50%、100%、120%、0依次分級進行加載及卸載。
3.根據權利要求1的所述的整體式水箱預壓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的彈性變形量是卸載后支架頂標高與100%荷載時支架頂標高之差;非彈性變形量是預壓前支架頂標高與卸載后支架頂標高之差。
4.根據權利要求1的所述的整體式水箱預壓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的整體式預壓水箱,包括用貝雷片搭設的水箱框架(1),所述水箱框架由水箱底板(2)、四周的側墻(3)和設置水箱框架(1)內的多個隔板(4)圍構而成,還設有多個水袋(5),所述水袋置于水箱框架(1)內;所述水箱底板(2)和側墻(3)上均鋪設防水油布(8),所述隔板(4)位于相鄰的兩個水袋(5)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4的所述的整體式水箱預壓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墻(3)之間還設有用以抵抗水箱側壓力的上、下層縱橫向拉桿(6、7);所述縱橫向拉桿背枋采用弦桿豎向布置,下層縱橫向拉桿(7)緊貼底模布設,上層縱橫向拉桿(6)布置在水箱頂口;同排縱橫向拉桿之間的間距為1.5米。
6.根據權利要求5的所述的整體式水箱預壓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底板(2)由在箱梁框架(1)貝雷片上鋪設的鋼分配梁(21)、第一方木(22)和封底的第一竹膠板(23)組成,所述第一竹膠板(23)鋪設在鋼分配梁(21)和第一方木(22)上,所述第一竹膠板(23)厚度為1.8cm。
7.根據權利要求6的所述的整體式水箱預壓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四周的側墻(3)由與主橋箱梁支架貝雷片之間連接的側墻貝雷片、與側墻貝雷片之間用鋼絲綁扎的第二方木(32)和通過木釘固定在第二方木(32)上的第二竹膠板(33)組成,所述側墻貝雷片包括豎向設置兩層的上層貝雷片(34)和下層貝雷片(35),所述上、下層貝雷片(34、35)之間通過精軋螺紋鋼(31)和螺帽連接;所述第二方木(32)按30~150cm間距橫向布置。
8.根據權利要求7的所述的整體式水箱預壓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木(32)的尺寸為10×10cm,所述第二竹膠板(33)的厚度為1.8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34611.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