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輔酶合成強化進行的羥基羧酸類的生產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323479.8 | 申請日: | 2007-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970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0 |
| 發明(設計)人: | 森重敬;和田光史;高橋均;望月大資;德田淳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井化學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12P7/42 | 分類號: | C12P7/42;C12N1/20;C12N1/21;C12R1/185;C12R1/01;C12R1/42;C12R1/18;C12R1/1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11256 | 代理人: | 楊宏軍;王大方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輔酶 合成 強化 進行 羥基 羧酸 生產 方法 | ||
1.一種羥基羧酸的生產方法,所述方法使用微生物由末端具有羥基的脂肪族多元醇制造羥基羧酸,其特征在于,使用強化了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生產能力的微生物。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微生物是通過進行下述(1)及(2)中的至少一個基因操作而強化了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生產能力的微生物,
(1)使微生物內的nadR基因缺失、變異、或取代;
(2)向微生物中導入質粒,所述質粒是組入了微生物內的煙酸磷酸核糖轉移酶的基因的質粒。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微生物是強化了氧化型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再生能力的微生物。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微生物是通過導入質粒而強化了氧化型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再生能力的微生物,所述質粒是組入了NADH脫氫酶基因的質粒。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微生物是強化了乳醛還原酶及乳醛脫氫酶中至少一個的酶活性的微生物。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微生物是強化了乳醛還原酶及乳醛脫氫酶中至少一個的酶活性的微生物。
7.如權利要求1、3、5或6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微生物是將乙醇酸氧化酶活性鈍化或比微生物本來的活性降低了的微生物。
8.如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末端具有羥基的脂肪族多元醇為乙二醇,羥基羧酸為乙醇酸。
9.一種微生物,是強化了乳醛還原酶及乳醛脫氫酶中至少一個的酶活性且通過進行下述(1)及(2)中的至少一個基因操作而強化了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生產能力的微生物,
(1)使微生物內的nadR基因缺失、變異、或取代;
(2)向微生物中導入質粒,所述質粒是組入了微生物內的煙酸磷酸核糖轉移酶的基因的質粒。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微生物,其特征在于,強化了氧化型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再生能力。
11.一種微生物,是強化了NADH脫氫酶的活性且通過進行下述(1)及(2)中的至少一個基因操作強化了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生產能力的微生物,
(1)使微生物內的nadR基因缺失、變異、或取代;
(2)向微生物內導入質粒,所述質粒是組入了微生物內的煙酸磷酸核糖轉移酶基因的質粒。
12.如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微生物,其特征在于,將乙醇酸氧化酶活性鈍化或比微生物本來的活性降低了。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微生物,其特征在于,將乙醇酸氧化酶活性鈍化或比微生物本來的活性降低了。
14.如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生產方法,其中,微生物為埃希氏菌屬、志賀氏菌屬、沙門氏菌屬、歐文氏菌屬、耶爾森氏菌屬、光桿狀菌屬中的任一種。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生產方法,其中,微生物為大腸桿菌。
16.如權利要求9、10、12中任一項所述的微生物,其中,微生物為埃希氏菌屬、志賀氏菌屬、沙門氏菌屬、歐文氏菌屬、耶爾森氏菌屬、光桿狀菌屬中的任一種。
17.如權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微生物,其中,微生物為埃希氏菌屬、志賀氏菌屬、沙門氏菌屬、歐文氏菌屬、耶爾森氏菌屬、光桿狀菌屬中的任一種。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微生物,其中,微生物為大腸桿菌。
1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微生物,其中,微生物為大腸桿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井化學株式會社,未經三井化學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23479.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碳纖維太陽能電池板車頂
- 下一篇:一種潛山裂縫分布的勘測方法與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