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苦蕎飲片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320105.0 | 申請日: | 2013-07-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492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16 |
| 發明(設計)人: | 趙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趙剛 |
| 主分類號: | A23L1/164 | 分類號: | A23L1/164;A23L1/30;A23P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百倫律師事務所 11433 | 代理人: | 周紅力;姜瑩 |
| 地址: | 615013 四川省涼山***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飲片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苦蕎飲片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苦蕎被譽為“五谷之王”是谷類作物中唯一集七大營養于一身的作物,苦蕎中富含生物類黃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淀粉、纖維素、脂肪和蛋白質。生物類黃酮的主要成分是蘆丁,而蘆丁在其它谷物中幾乎沒有,它具有軟化血管,改善微循環、清熱解毒、活血化於、拔毒生肌、可降血糖、尿糖、血脂、益氣提神等作用;苦蕎中富含各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尤其含有其他谷類作物缺乏的硒,硒在人體內與金屬相結合形成一種不穩定的“金屬-硒-蛋白”復合物,有助于排解人體中的有毒物質,還有利于防癌;苦蕎中脂肪酸的組成主要有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其中油酸和亞油酸的含量極高,有助于促進幼兒的生長發育和防治成年人冠心病等作用。此外,苦蕎的適用面很廣,既可作為青壯年的早餐和加餐食品,補充腦力體力,又可作為孩子的營養食品,增強免疫力,提高智力,促進生長發育,更能作為中來年人特別是三高患者的食療食品,長期使用。
但目前,苦蕎作為食品食用仍然很少,對人的身體健康起不到很大的益處。同時人們現在食用的糧食中缺少了很多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且容易引起人們的“三高”癥狀,滿足不了當今人們對食品的需求。
發明內容
為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或者部分解決上述問題的苦蕎飲片的制備方法,該方法需要的原料包括85~100份的苦蕎皮層粉、0~5份玉米粉、0~5份燕麥粉、0~5份黃豆粉,其中,
該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混合攪拌步驟:將所述原料混合均勻后,加入占所述原料總重25%~35%的水攪拌均勻;
壓片步驟:將攪拌均勻的原料進行壓片,得到苦蕎片;
滅菌步驟:將所述苦蕎片進行滅菌;
烘干步驟:將滅菌后的苦蕎片進行烘干,得到苦蕎飲片。
可選地,根據本發明的制備方法,該方法需要的原料包括85份苦蕎皮層粉、5份玉米粉、5份燕麥粉和5份黃豆粉。
可選地,根據本發明的制備方法,該方法需要的原料包括100份苦蕎皮層粉。
可選地,根據本發明的制備方法,其中在壓片步驟的壓力為35~45千牛頓。
可選地,根據本發明的制備方法,其中在滅菌步驟中,滅菌方式為巴氏滅菌,滅菌溫度為90~100℃,滅菌時間為15~20秒。
可選地,根據本發明的制備方法,其中在烘干步驟中,烘干溫度為160~170℃。
可選地,根據本發明的制備方法,其中在烘干步驟中,烘干至水分含量為4~7%。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還公開了一種苦蕎飲片。
根據本發明苦蕎飲片制備方法得到的苦蕎飲片,其中采用了苦蕎皮層粉作為原料(所述苦蕎皮層粉為位于苦蕎殼和苦蕎中間部分的夾層中的粉狀物質,是利用磨粉機將苦蕎粒提純并剝皮制備得到的粉狀物),能夠使苦蕎飲片在具備相應的保健作用的情況下,其口感更加柔滑而不粗糙,另外,在利用苦蕎為主原料的基礎上,可以選擇性添加玉米粉、燕麥粉和黃豆粉,一是補充營養成分,與苦蕎的營養成分進行互補,二是可以增加相應成分的口感,適合不同人群食用。根據本發明的苦蕎飲片,富含苦蕎黃酮、膳食纖維、葉綠素、鎂和硒等生物活性成分及多種微量元素,營養豐富,易于消化。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發明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在附圖中,參考數字之后的字母標記指示多個相同的部件,當泛指這些部件時,將省略其最后的字母標記。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的苦蕎飲片的制備方法。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了許多可應用的創造性概念,該創造性概念可大量的體現于具體的上下文中。在下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具體的實施例僅作為本發明的具體實現方式的示例性說明,而不構成對本發明范圍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趙剛,未經趙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2010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