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大型箱型構件車間內翻身結構及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15070.1 | 申請日: | 2013-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872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鄒文敏;丁一峰;徐文敏;樓祖良;傅水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冠達爾鋼結構(江蘇)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F19/00 | 分類號: | B66F1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盧海洋 |
| 地址: | 226100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大型 構件 車間 翻身 結構 及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大型鋼箱梁制作過程中在車間用于鋼箱梁翻身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大型箱型構件車間內翻身結構。
本發明還涉及大型鋼箱梁制作過程中在車間用于鋼箱梁翻身的技術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大型箱型構件車間內翻身方法。
背景技術
公路鋼橋由于其模塊化制造及可回收利用率高,應用越發廣泛,因其截面形式為橋面寬、橋底窄,同時橋身有拱度和橫坡縱坡,所以在制作時常規方式是反制法,所以鋼箱梁翻身方案必不可少。通常翻身在外場,可利用高大、重型起重設備及廣闊空間,但是從車間到外場運輸費用及重型設備投資高等因素。
因此,迫切需要一種能利用車間內行車設備進行鋼箱梁的翻身方法來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這一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大型箱型構件車間內翻身結構。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大型箱型構件車間內翻身方法。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大型箱型構件車間內翻身結構,包括橋底板和橋面板,所述橋底板和橋面板分別設于鋼箱梁兩側上下,所述鋼箱梁上靠近橋面板側的一個直角處設有主吊耳,所述鋼箱梁上遠離主吊耳側的橋底板和橋面板上分別設有副吊耳,所述主吊耳側橋底板上內側設有轉換吊耳。
大型箱型構件車間內翻身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利用兩臺大行車主鉤及一臺小行車進行起吊,其中兩臺大行車主鉤連接在主吊耳上,兩臺大行車副鉤連接在轉換吊耳上,一臺小行車連接在位于橋底板側的副吊耳上,等待準備;
????(2)兩臺大行車主鉤上升、一臺小行車下降,待位置水平時,即鋼箱梁翻身45°,兩臺大行車副鉤上升拉緊轉換吊耳,同時小行車脫離,鋼箱梁翻身90°;
????(3)兩臺大行車主鉤上升,兩臺大行車副鉤下降,待兩臺大行車副鉤不受力時,在位于橋面板側的副吊耳上連接上小行車,鋼箱梁翻身135°;
????(4)兩臺大行車主鉤下降,一臺小行車上升,則鋼箱梁翻身完畢,即鋼箱梁翻身180°。
本發明的優點是:有效利用車間現有設備,完成鋼箱梁在車間內的空翻,避免鋼箱梁因著地而導致外形尺寸的偏差。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圖1中A-A的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圖1中B-B的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流程圖,其中a為鋼箱梁翻身前示意圖,b為鋼箱梁翻身45°示意圖,c為鋼箱梁翻身90°示意圖,d為鋼箱梁翻身135°時大行車主鉤上升示意圖,e為鋼箱梁翻身135°時大行車主鉤下降示意圖,f為鋼箱梁翻身后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圖4中C向側視圖。
圖6為本發明圖4中D向側視圖。
其中:1、橋底板,2、橋面板,3、鋼箱梁,4、主吊耳,5、副吊耳,6、轉換吊耳,7、大行車主鉤,8、小行車,9、大行車副鉤。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6所示,本發明的大型箱型構件車間內翻身結構,包括橋底板1和橋面板2,所述橋底板1和橋面板2分別設于鋼箱梁3兩側上下,所述鋼箱梁3上靠近橋面板2側的一個直角處設有主吊耳4,所述鋼箱梁3上遠離主吊耳4側的橋底板1和橋面板2上分別設有副吊耳5,所述主吊耳4側橋底板1上內側設有轉換吊耳6。
大型箱型構件車間內翻身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利用兩臺大行車主鉤7及一臺小行車8進行起吊,其中兩臺大行車主鉤7連接在主吊耳4上,兩臺大行車副鉤9連接在轉換吊耳6上,一臺小行車8連接在位于橋底板1側的副吊耳5上,等待準備;
????(2)兩臺大行車主鉤7上升、一臺小行車8下降,待位置水平時,即鋼箱梁3翻身45°,兩臺大行車副鉤9上升拉緊轉換吊耳6,同時小行車8脫離,鋼箱梁3翻身90°;
????(3)兩臺大行車主鉤7上升,兩臺大行車副鉤9下降,待兩臺大行車副鉤9不受力時,在位于橋面板2側的副吊耳5上連接上小行車8,鋼箱梁3翻身135°;
????(4)兩臺大行車主鉤7下降,一臺小行車8上升,則鋼箱梁3翻身完畢,即鋼箱梁3翻身180°。
有效利用車間現有設備,完成鋼箱梁3在車間內的空翻,避免鋼箱梁3因著地而導致外形尺寸的偏差。
根據車間內現有的設備,計算出實際需要的吊耳數量,根據中心位置,合理布置吊耳,根據車間內高度合理,計算出所需要的鋼絲繩規格和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冠達爾鋼結構(江蘇)有限公司,未經冠達爾鋼結構(江蘇)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1507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公共服務管理系統
- 下一篇:一種企業人事管理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