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免疫熒光層析試紙條及用于HIT抗體的檢測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305449.4 | 申請日: | 2013-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447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紅梅;李勇;尹煥才;丁少華;段生寶;田晶晶;陳燁洲;史素霞;李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33/68 | 分類號: | G01N33/68 |
| 代理公司: | 蘇州廣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劉述生 |
| 地址: | 21516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免疫 熒光 層析 試紙 用于 hit 抗體 檢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學檢測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免疫熒光層析試紙條及用于HIT抗體的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肝素是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的抗凝藥物之一,其主要副作用是出血、血小板減少并伴隨血栓栓塞,以及過敏反應和注射部位皮膚壞死等,其中肝素所致的血小板減少癥(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及血栓栓塞并發癥(心臟栓塞和心肌梗死、肢體血管栓塞和肢體壞死)最為嚴重,發病率大于5%,其中死亡率約為20-30%。
由于HIT及血栓并發癥臨床表現多樣性,且缺少特異性的輔助檢查方法,做到早期診斷有困難。病人在被臨床確定診斷時,常常是已經發生了難以逆轉的多發性危及生命的靜脈和動脈血栓;該病誤診又常誤導實施血小板輸血治療,進而加重血栓綜合癥和增高死亡率。英國血小板輸血指南中明確指出“肝素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是血小板輸注禁忌癥”,然而迄今全世界HIT的診斷和治療均尚未規范化,特別是在我國臨床,一般不對血小板減少患者進行相關抗體檢測,更不對其進行抗體鑒定和分析,造成大量HIT患者難以準確診斷,誤輸血小板,導致嚴重的動靜脈血栓甚至死亡。早期診斷?HIT并采取治療措施對于減少血栓栓塞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除密切觀察臨床表現、動態監測血小板數量外,對肝素治療的或者高度懷疑?HIT的患者進行HIT抗體檢測以支持診斷很有必要,但目前HIT抗體檢測尚未普及,其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盡管國外現存的HIT抗體檢測技術和方法較多,但存在諸多缺陷,目前尚缺乏一種實用、簡便、快捷而且特異性高的檢測方法。
研究表明,HIT抗體檢測是診斷HIT的必要條件,韓國學者Lee等檢測91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IT抗體,結果顯示血液透析患者HIT抗體的陽性率達到34%,為正常健康人的10倍,HIT抗體陽性的血液透析患者其血管通路堵塞的發生率顯著高于陰性患者。HIT抗體產生的概率隨著使用肝素的治療持續時間延長逐漸上升。如心血管手術患者因長時間使用肝素,產生HIT抗體者可達30%-60%。通常,HIT抗體檢查呈強陽性的患者易于發展為HIT。CarrierM等的研究發現,體內HIT抗體的生成與患者的死亡率相關,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體內HIT抗體的生成可以顯著增加心血管病死亡率。美國病理學會建議,在接受肝素治療期間出現血小板減少或新血栓的患者應檢測HIT抗體。目前HIT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HIT抗體相關的實驗室檢測可為HIT確診提供重要依據,并能預測非HIT患者不良心臟事件的發生。
國內目前?HIT的診斷和治療均尚未規范化,替代抗凝治療更是很少被應用,臨床醫師尤其非血液專科醫師對HIT的認識程度尚且不夠,在臨床工作中需加強對HIT的警惕和認識,從而及早發現及時治療,盡量避免形成嚴重的血栓并發癥。盡管現存的HIT抗體檢測技術和方法很多,但國內臨床上還沒有具有實用價值的簡便、快捷而且特異性很高的檢測方法,因此對?HIT準確、便捷的檢測方法的進一步研究,將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診斷和防治。
美國等國家已經研發出相關的檢測試劑,但特異性較差,此外價格昂貴,購買繁瑣也限制了其在國內的應用,且其中陰陽性的預測值是根據本國群體統計而來,直接用國外產品的陰陽預測值來判斷國內個體的檢測結果,因群體的差異,可能會導致假性結果的產生,因此中國群體應該有自己的陰陽性的預測值,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免疫熒光層析試紙條及用于HIT抗體的檢測方法,該方法簡單、高效、準確、價廉且實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免疫熒光層析試紙條,包括反應膜、樣品墊、吸收墊和底板,所述反應膜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反應膜上固定有檢測帶和質控帶,所述樣品墊和所述吸收墊分別與所述反應膜的兩側部分重疊,并位于所述反應膜和所述底板上,所述樣品墊上固定有第一加樣點和第二加樣點,所述第一加樣點設置在遠離所述樣品墊與所述反應膜重疊的一側,所述第二加樣點設置在接近所述樣品墊與所述反應膜重疊的一側。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檢測帶為至少一條,所述檢測帶上固定有肝素-血小板因子4復合物,每條所述檢測帶的間距為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0544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