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螢火蟲熒光素酶及其編碼基因及獲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93868.0 | 申請日: | 2013-07-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093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 發明(設計)人: | 黃鶴;于浩然;王玥;肖天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9/02 | 分類號: | C12N9/02;C12N15/53;C12N15/70;C12N1/21;C12R1/19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麗 |
| 地址: | 300072 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螢火蟲 熒光 及其 編碼 基因 獲取 方法 | ||
1.一種具有北美螢火蟲熒光素酶活性的蛋白質,其特征是氨基酸序列為SEQ?ID?NO.1。
2.權利要求1中所述氨基酸序列獲得方法,其特征是步驟如下:
1)從PDB數據庫中下載北美螢火蟲熒光素酶的PDB格式的坐標文件1BA3,利用DeepView4.1軟件對1BA3文件進行處理:補全缺失殘基及原子,去除配體分子;
2)利用Gromacs4.5.4對處理后文件進分子動力學模擬,計算蛋白質每個脯氨酸的RMSF(Root?Mean?Square?Fluctuation)值;確定了具有最高靈活性的區域482-491aa;
3)脯氨酸出現在I型,II型β轉角的i+1位置氨基酸及II型β轉角i位置氨基酸的概率最大;確定螢火蟲熒光素酶結構中提高穩定性突變位點:H489P,即將野生型螢火蟲熒光素酶氨基酸序列的第489位的組氨酸突變為脯氨酸。
3.編碼權利要求1中所述蛋白質的基因,其特征是DNA序列為SEQ?ID?NO.2。
4.含有權利要求3中所述基因的重組載體與重組菌。
5.權利要求4所述的重組載體獲取方法,通過將包含野生型Luc基因的載體進行定點突變得到,該突變是將野生型北美螢火蟲熒光素酶(P.Pyralis?luciferase)基因上的第489位的組氨酸密碼子改變成脯氨酸的密碼子。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獲取方法,其步驟如下:
1)含有野生型螢火蟲熒光素酶基因的重組載體的構建:
(1)以含有熒光素酶基因的質粒pGL2-control?vector的核苷酸序列,結合質粒pET28a的多克隆位點與熒光素酶(Luc)基因的限制性內切酶位點設計引物;引物中包含BamHⅠ和HindⅢ突變位點;
(2)以含有Luc基因的質粒pGL2-control?vector為模板,進行PCR擴增;含有Luc基因的PCR擴增產物純化后,用限制性內切酶BamHⅠ和HindIII進行雙酶切,酶切產物與用同樣酶切的載體pET28a用T4連接酶進行連接;連接產物轉化進入大腸桿菌DH5α;
(3)在固體培養基上隨機挑取幾個單菌落接種至含卡那霉素的LB液體培養基中,37℃震蕩培養12h,提取質粒;利用BamHⅠ和HindIII進行雙酶切驗證;驗證成功的克隆子進行測序驗證;
2)快速定點突變方法引入突變位點:
(1)設計引物,引物中包含使Luc基因中489位組氨酸密碼子改變為脯氨酸密碼子的突變點;
(2)以上述步驟1)獲取的含有野生型Luc基因的表達載體為模板,進行PCR擴增,擴增產物為突變型重組表達載體;該突變型重組表達載體內含有SEQ?ID?NO.2所示DNA序列。
7.權利要求4所述的重組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組菌是將權利要求5中獲得的重組載體轉化進入大腸桿菌BL21(DE3)中得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93868.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生產高純度鋅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食用菌培養基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