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柴油機耐爆壓結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291237.5 | 申請日: | 2013-07-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527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林卓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卓云 |
| 主分類號: | F02B75/40 | 分類號: | F02B75/40;F16C7/02;F16C3/10;F16C3/14;F16C9/02;F02F3/00 |
| 代理公司: | 無錫華源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馮智文 |
| 地址: | 214000 江蘇省無***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柴油機 耐爆壓 結構 | ||
1.一種柴油機耐爆壓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壓摩擦部件,所述承壓摩擦部件內(nèi)通過銷安裝有連桿(3),所述連桿(3)頭部設置有與其配合安裝有油腔組件(2),所述油腔組件(2)位于承壓摩擦部件內(nèi)部,并貼合于承壓摩擦部件上;所述連桿(3)的尾部通過曲軸瓦(5)安裝曲軸(4),所述曲軸(4)通過緊固件與連桿(3)底部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機耐爆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腔組件(2)上設置有配合型面,所述連桿(3)頭部設置有與油腔組件(2)配合安裝的配合型面。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機耐爆壓結構,其特征在于:油腔組件(2)上多個配合型面與連桿(3)頭部多個配合型面間隙配合,?所述油腔組件(2)兩側與連桿(3)頭部兩側分別形成兩對相互配合的圓弧曲面,?所述圓弧曲面延伸至多個配合型面,所述油腔組件(2)與連桿(3)每兩段配合型面之間形成獨立密閉空間。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柴油機耐爆壓結構,其特征在于:連桿(3)頭部形成的每個獨立密閉空間處設有獨立的油道系統(tǒng),所述油道系統(tǒng)接通至連桿(3)尾部的曲軸端孔(30)。
5.如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柴油機耐爆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腔組件(2)的結構為:所述油腔組件(2)上配合型面分別為第一配合型面(12)、第二配合型面(13)、第三配合型面(14)和第四配合型面(16),并在油腔組件(2)一端兩側分別設置有通往承壓摩擦部件的第一潤滑油道(15)和第二潤滑油道(44)以及第一潤滑油槽(17)和第二潤滑油槽(45),第一潤滑油道(15)與第一潤滑油槽(17)接通,第二潤滑油道(44)與第二潤滑油槽(45)接通,所述油腔組件(2)底部設置半圓形活塞銷孔(18)。
6.如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柴油機耐爆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3)的結構為:所述連桿(3)頭部的配合型面分別為第五配合型面(19)、第六配合型面(20)、第七配合型面(21)和第八配合型面(22);所述連桿(3)中部開有第一油道(23)、第二油道(25)、第三油道(26)、第四油道(24),位于第二油道(25)下部延伸有與之連通的第五油道(27),位于連桿(3)的底部設置有圓弧形第一油槽(28)、第二油槽(46)、第三油槽(47);所述連桿(3)的第一油道(23)與第二油槽(46)接通,?所述連桿(3)的第四油道(24)、第二油道(25)、第五油道(27)以及第一油槽(28)相互接通,?所述連桿(3)的第三油道(26)與第三油槽(47)接通,所述連桿(3)底部開有曲軸端孔(30),所述連桿(3)底部兩端開有螺栓孔(31);所述連桿(3)頭部設置有與油腔組件(2)的第一潤滑油槽(17)配合的第一潤滑油孔(29),以及與油腔組件(2)的第二潤滑油槽(45)配合的第二潤滑油孔(48)。
7.如權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柴油機耐爆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3)頭部的第七配合型面(21)與油腔組件(2)的第一配合型面(12)間隙配合;所述連桿(3)頭部的第八配合型面(22)與與油腔組件(2)的第二配合型面(13)間隙配合;所述連桿(3)頭部的第五配合型面(19)與油腔組件(2)的第三配合型面(14)間隙配合;所述連桿(3)頭部的第六配合型面(20)與油腔組件(2)的第四配合型面(16)間隙配合;并依次形成有補油油腔(32)、壓力油腔(33)和潤滑油腔(34)。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機耐爆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壓摩擦部件為活塞(1)或十字滑塊,所述活塞(1)的結構為:包括活塞殼體(6),所述活塞殼體(6)內(nèi)部設有與油腔組件(2)配合的貼合平面(49);所述活塞殼體(6)中部開有安裝活塞銷的通孔(11),位于活塞殼體(6)的內(nèi)部水平方向開有潤滑油環(huán)槽(9),所述潤滑油環(huán)槽(9)的一端連接第二活塞潤滑油道(7),所述油環(huán)槽(9)的另一端連接通往油腔組件(2)上第二潤滑油道(44)的第三活塞潤滑油道(8),位于活塞殼體(6)前端開有通往油腔組件(2)第一潤滑油道(15)的第一活塞潤滑油道(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卓云,未經(jīng)林卓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91237.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方便涼粉一次性成型技術方法
- 下一篇:機器人立柱的加工夾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