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機動車輛的車頂框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83485.5 | 申請日: | 2013-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230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2 | 
| 發明(設計)人: | P·亞當斯基 | 申請(專利權)人: | F·波爾希名譽工學博士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06 | 分類號: | B62D2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11256 | 代理人: | 蘇娟 | 
| 地址: | 德國斯***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機動車輛 車頂 框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根據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一種用于機動車輛的車頂框架(Dachrahmen)。
背景技術
DE102010019827A1已經披露了一種用于車輛的車頂設置,該車頂設置包括一個橫向延伸的、由擠壓成型型材(Strangpressprofil)組成的車頂弓梁并具有被壓平的且可連接到車頂框架的一個端區域。此外,DE4018592A1公開了一種車頂橫梁,該車頂橫梁由一個實施為擠壓成型型材的多腔室型材組成。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基于提供一種用于機動車輛的帶通風框架(Windlaufrahmen)的車頂框架的目的,該通風框架確保了一個外側配件與一個用于A柱和內車頂框架的加強元件的穩固連接。
根據本發明,此目的是通過權利要求1的這些特征實現的。進一步的有利特征包含在多項從屬權利要求中。
通過本發明主要獲得的這些優點在于:為使該外車頂框架與內車頂框架的連接簡單并且為了對A柱加強,使用了一種特別設計的通風框架,該通風框架由一個通風型材組成,該通風型材包括多個腔室并且具有相互疊加設置的兩個區段。用于該外車頂框架的一個突起部分的、位于上部的一個連接表面被設置在該下部區段的自由端上。與此相對地提供用于A柱的加強元件的、位于下部的一個連接表面。為形成這個位于上部的連接表面,該通風框架的上部區段被設置成相對于該下部區段向后偏移并且在端側上形成一個階梯狀臺肩。特別是,該通風框架的上部區段可通過機械加工而變短以便在該下部區段上形成這個連接表面。這種機械加工可通過由銑削而去除該上部區段的一個末端部分來進行。
在該通風框架的下部區段上并且借助該上部區段的限定而形成連接表面,導致了這個階梯狀臺肩的形成,這個外車頂框架的一個突出的突起部分在這個臺肩中被定位保持并且被連接在其中。
根據本發明還規定,該通風框架的兩個區段的這些彼此相鄰定位的腔室各自由至少兩個呈V形設定的縱向梁腹形成,這些梁腹分別以直立的形式被設置在這些區段的上壁和下壁之間。這些在對應的區段中以V形設置的梁腹是連續成形的,并且在各自情況下形成了彼此相鄰定位的三個腔室以及相互疊加設置的兩個腔室,因此導致在該通風框架的這兩個區段中有六個腔室。所述腔室實質上有助于通風框架的穩定性。
根據本發明的通風框架在下部區段處具有在側面形成的、在縱向上延伸的、突伸出的翼緣,并且用于A柱的加強元件的多個翼緣可連接到通風框架的翼緣上,并且該車頂的一個車頂區段被支撐在一個翼緣的上側上。這個加強元件相對該下部區段以一種形狀配合的方式設置并且因此被保持就位。因此在該通風框架的自由端處的這樣的連接區域中,形成了由外車頂框架上的突起部分、下部區段上的連接表面以及A柱的加強元件所形成的一個加強接點。
附圖說明
在附圖中展示了本發明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并且以下對其進行更詳細的說明:
圖1示出了一個通風框架的俯視圖,
圖2示出了該通風框架在與一個外車頂框架和一個內車頂框架并與用于A柱的一個加強元件處于非組裝狀態下的圖示,
圖3示出了根據圖2的通風框架在組裝好的狀態下的圖示,
圖4示出了根據圖3中的線IV-IV穿過這個組裝好的通風框架的縱截面圖,
圖5示出了根據圖3中的線V-V穿過該通風框架的橫截面圖,以及
圖6示出了穿過具有兩個區段和六個腔室以及一個車頂蓋覆層的通風框架的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用于車輛2的一個車頂框架1另外包括一個橫向放置的通風框架3以及連接到該通風框架上的一個外車頂框架4和一個內車頂框架5,并且還包括用于一個A柱7的一個加強元件6。
通風框架3包括一個通風型材,該通風型材包括多個腔室8至10和11至13、并且具有相互疊加設置的兩個區段14和15,其中這些腔室被設置成在這些區段14、15中彼此相鄰并且相互疊加。
用于外車頂框架4的一個突起部分18的一個上部連接表面20設置在下部區段16的自由端17處,該連接表面與用于A柱7的加強型材6的、位于下部的一個連接表面19是相對的。
為形成這個位于上部的連接表面20,通風框架3的上部區段15被設計成相對下部區段16被縮短,因此形成一個階梯狀臺肩21。上部區段15可通過銑削或通過一種類似的機加工工序而變短。
區段15的這些彼此相鄰設置的腔室8至10以及區段16的這些彼此相鄰設置的腔室11至13分別由至少兩個呈V形設定的直立的縱向梁腹()22、23和24、25形成,在這些梁腹之間分別延伸有區段15、16的間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F·波爾希名譽工學博士公司,未經F·波爾希名譽工學博士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8348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