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的內飾件及其加工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73813.3 | 申請日: | 2013-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76105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03 |
| 發明(設計)人: | 向良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3/02 | 分類號: | B60R13/02;B29C51/30;B32B9/02;B32B9/04;B32B27/32;B32B27/3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譚佐晞,嚴志軍 |
| 地址: | 201206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飾件 及其 加工 工藝 | ||
1.車的內飾件加工工藝,所述內飾件采用含有天然纖維的第一材料,其特征是:在帶有花紋圖案的模具上覆上與所述第一材料相同或兼容的第二材料,通過所述模具對所述第二材料與所述第一材料進行熱壓,并最終在所述第一材料表面上直接形成含有所述花紋圖案的紋理,當進行所述熱壓時,所述第二材料在熔融狀態下與所述第一材料的表面相互滲透,同時所述模具上的花紋圖案翻印到所述第一材料的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的內飾件加工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材料中的天然纖維包括麻纖維、木纖維、竹纖維、棉纖維從天然有機物提取的一種纖維或多種纖維的任意組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的內飾件加工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材料中天然纖維的密度范圍為0.7-0.8g/cm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的內飾件加工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材料包括塑料纖維材料、聚丙烯材料、薄膜材料的一種或上述材料的任意組合。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的內飾件加工工藝,其特征是:含有所述麻纖維的第一材料為在第二材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麻纖維形成,添加比例取決于所述第二材料所需的物理性能和密度要求。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的內飾件加工工藝,其特征是:所述添加比例為30%-60%。
7.車的內飾件加工工藝,其特征是:模具包括凸模和凹模,所述凹模設有型腔,在所述型腔的表面上刻有花紋圖案,包括以下步驟:
(1) 將與含有天然纖維的第一材料相同或兼容的第二材料鋪在所述凹模的型腔面上;
(2) 將所述第一材料鋪在所述第二材料上;
(3) 將所述模具加熱到一定溫度,同時操控所述凸模,使其壓向所述凹模,直至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并攏,所述第二材料在熔融狀態下與刻有所述花紋圖案的型腔表面充分貼合,并且這種形態的第二材料與所述第一材料的表面發生相互滲透;
(4) 對所述模具保壓并冷卻。
8.車的內飾件,其特征是包括:含有天然纖維的復合材料層;以及所述復合材料層的表面為與所述復合材料層一體的模擬紋理層,所述模擬紋理層通過在熔融狀態下的與所述復合材料相同或兼容的另一種材料在所述復合材料層上翻印紋理圖案形成。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車的內飾件,其特征是:所述復合材料中的天然纖維包括麻纖維、木纖維、竹纖維、棉纖維從天然有機物提取的一種纖維或多種纖維的任意組合。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車的內飾件加工工藝,其特征是:所述復合材料中天然纖維的密度范圍為0.7-0.8g/cm3。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車的內飾件,其特征是:所述另一種材料包括塑料纖維材料、聚丙烯材料、薄膜材料的一種或上述材料的任意組合。
12.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車的內飾件,其特征是:含有所述麻纖維的復合材料為在所述另一種材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麻纖維,添加比例取決于所述另一種材料所需的物理性能和密度要求。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車的內飾件,其特征是:所述添加比例為30%-6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73813.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修車用躺板
- 下一篇:一種可折疊的絲網工序工具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