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二氫吡啶和吡咯類雜環的新合成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232186.9 | 申請日: | 2013-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749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玉峰;馬鴻飛;石潔;吳正光;顧嘉超;王興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211/90 | 分類號: | C07D211/90;C07D207/34;C07D405/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181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二氫吡啶 吡咯 類雜環 合成 方法 | ||
1.一種二氫吡啶和吡咯類雜環化合物的新合成方法,其特征是,在有機溶劑中,亞胺與炔在催化條件下進行的多組分反應同時得到兩種雜環,本發明所涉及的雜環結構如結構式I,II所示:
其中:R1選自:苯環,被C1-C3烷基,OMe,NO2,CF3,X(鹵素)中一個或一個以上取代基取代的苯環,環烷基;
R2獨自選自:苯環,被C1-C3烷基,OMe,NO2,CF3,X(鹵素)中一個或一個以上取代基取代的苯環或者雜環;
R3選自:COOMe,COOEt,CO(CH2)nCH3、n=1-1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種雜環合成方法中,合成結構通式I和II的化合物時,用一種亞胺與一種炔進行反應,其摩爾比為1∶2~1∶4,以1∶2效果最佳。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種雜環合成方法中,所述的催化劑為CuI、CuBr、CuCl中的一種或者是其混合物;合成結構通式I和II所需的催化劑用量為亞胺用量的10%~15%(mol),以15%效果最佳。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種雜環合成方法中,合成結構通式I和II的反應溫度為0~100℃,以50~80℃最佳。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種雜環合成方法中,所述的溶劑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氯乙烷,甲苯,1,4-二氧六環,氯苯,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以二氯乙烷的效果最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工業大學,未經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32186.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貝托斯汀組合物
- 下一篇:MeCP2相關性病癥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