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叉車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11523.6 | 申請日: | 2013-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880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鄭有為;曹俊;奚德寶;陳顏;金煒;陳磊;曾景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德摩新能源叉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F9/06 | 分類號: | B66F9/06;B66F9/22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張小虹 |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叉車 結構 | ||
1.一種叉車結構,包括車身,外門架(2),內門架(3),升降架(4),升降架(4)上設置多個用于叉運貨物的貨叉(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門架(3)活動嵌裝在外門架(2)上,升降架(4)活動嵌裝在內門架(3)上,所述的叉車結構還包括多組起降部件(5),每組起降部件(5)分別包括起升油缸(6),滑輪(7),鏈條(8),每個起升油缸(6)上部分別安裝一個滑輪(7),起升油缸(6)一端與外門架(2)下端部連接,起升油缸(5)另一端與內門架(3)連接,所述的鏈條(8)一端與升降架(4)連接,鏈條(8)另一端繞過安裝在起升油缸(6)上端部的滑輪(7)后與外門架(2)上端部連接,起升油缸(6)與控制起升油缸(6)升降的控制部件(9)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叉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門架(2)和內門架(3)均設置為方框形結構,外門架(2)的左縱梁Ⅰ(11)前表面和右縱梁Ⅰ(12)前表面上分別設置凹進的左滑軌(13)和右滑軌(14),內門架(3)的左縱梁Ⅱ(15)和右縱梁Ⅱ(16)上分別設置多個滾輪(17),所述的內門架(3)的左縱梁Ⅱ(15)和右縱梁Ⅱ(16)分別通過多個滾輪(17)嵌裝在左縱梁Ⅰ(11)和右縱梁Ⅰ(12)上的左滑軌(13)和右滑軌(14)。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叉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降部件(5)包括兩組,兩組起降部件(5)的起升油缸(6)分別與外門架(2)下端部的左端和右端固定連接,兩組起降部件(5)的兩個滑輪(7)分別與兩個起升油缸(6)的上端部連接,兩組起降部件(5)的兩根鏈條(8)的一端分別與升降架(4)的左端部和升降架(4)的右端部連接,兩根鏈條(8)的另一端分別與外門架(2)上端部的左端和右端固定連接,兩個起升油缸(6)上端部分別通過連接塊(1)與左縱梁Ⅱ(15)和右縱梁Ⅱ(16)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叉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部件(9)包括控制器(18),液壓泵(19),油管(20),液壓泵(19)與控制液壓泵(19)啟停的控制器(18)連接,液壓泵(19)通過兩根油管(20)與兩個起升油缸(6)連接,控制器(18)設置在車身(1)內的控制臺(21)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叉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架(4)設置為方框型結構,升降架(4)上設置多個呈L形的貨叉(10),多個貨叉(10)按間隙與升降架(4)連接,每個貨叉(10)均包括本體部(22)和駁運部(23),貨叉(10)的本體部(22)與升降架(4)連接,所述的駁運部(23)的駁運部前端部(24)的水平高度高于駁運部后端部(25)的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叉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起升油缸(6)分別包括缸筒,活塞,活塞桿,活塞與缸筒之間形成控制腔,液壓泵(19)通過油管(20)與控制腔(29)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叉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門架(2)的左縱梁Ⅰ(11)側面上和右縱梁Ⅰ(12)側面上分別設置一個固定支架(26),兩個起升油缸(6)的缸筒(26)分別通過兩個固定支架(26)與外門架(2)的左縱梁Ⅰ(11)側面和右縱梁Ⅰ(12)側面固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德摩新能源叉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德摩新能源叉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11523.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級樹脂柱除去氯化鋁溶液中金屬離子雜質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紡織機紗線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