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信令的欠停漏話提醒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10521.5 | 申請日: | 2013-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814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04 |
| 發明(設計)人: | 范曉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范曉林 |
| 主分類號: | H04M3/42 | 分類號: | H04M3/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圓嘉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欠停漏話 提醒 系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信令的欠停漏話提醒系統及方法,屬于通信領域。
背景技術
通過對現有通信網絡的接聽率分析,我們發現,目前一個省級移動通信網絡中,每月產生的呼叫量達幾億至幾十億次,而接聽率僅在50%-60%之間,其中因被叫用戶欠費或其他原因停機產生的呼叫損失占到全部呼叫損失的30%以上。在這些停機用戶中,大部分會在停機一段時間后會繳費開機,恢復正常使用。如果在用戶續繳開機后,把該用戶停機期間丟失的呼叫(簡稱:漏話)以短信、彩信或其他方式進行及時提醒,不但給電話用戶提供了方便,還可以幫助電信運營商帶來大量的語音通信收入。
現有的秘書臺等漏話提醒業務,僅能完成對用戶關機、無網絡或遇忙等狀態下丟失話務的提醒。其實現基本方式是通過呼叫轉移功能把無法接通的呼叫轉移到一個漏話提醒平臺上進行記錄,再對被叫進行短信提醒。呼叫轉移的設置是針對被叫用戶進行的,而如果被叫用戶處于停機狀態,則不能設置呼叫轉移功能。現有的漏話提醒技術無法實現對用戶停機期間的漏話進行提醒。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對手機或固話用戶停機期間丟失話務提醒的系統和方法。基于對通信網中信令的偵聽和分析,獲取手機或固話用戶在停機狀態下丟失的呼叫,當用戶繳費恢復正常使用后,對用戶停機期間丟掉的電話進行匯總,并以短信、彩信或其他方式推送給用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通過信令采集模塊、信令關聯解析模塊、停機用戶管理模塊、漏話生成模塊、漏話信息推送模塊、停機漏話業務管理平臺系統工作,完成停機用戶漏話提醒功能。所述信令采集模塊與基礎通信運營商信令網相接,獲取原始實時信令信息;所述信令關聯解析模塊對信令采集模塊獲得的原始信令信息進行關聯分析,生成指定格式的業務信令信息;所述停機用戶管理模塊接收來自信令關聯分析模塊的業務信令信息,通過分析獲取停機用戶信息、恢復使用用戶信息,或從基礎電信運營商營帳系統獲取停機用戶、恢復使用的用戶信息;所述漏話生成模塊根據停機用戶生成模塊提供的停機用戶信息對信令關聯解析模塊送出的信令信息進行過濾,獲取所有停機用戶停機期間漏掉的電話信息;所述漏話信息推送模塊負責將漏話信息整理后以短信、彩信、郵件或其他形式(如智能手機客戶端網絡消息模式)發送給移動終端(固定電話產生的漏話可綁定到指定的移動終端);所述停機漏話管理平臺用于對停機漏話提醒策略的配置和管理。
上述停機用戶生成模塊,其特點在于,獲取停機用戶信息可以通過至少兩種渠道:(1)根據信令關聯解析模塊送出的信令信息獲得用戶的停機狀態;
(2)從基礎電信運營商的營帳系統直接獲取停機用戶信息。
上述停機用戶管理模塊,其特點在于,當通過業務信令分析或從基礎電信運營商營帳系統獲取用戶由正常使用變為停機時,將此用戶存入停機用戶號碼表;
上述停機用戶管理模塊,其特點在于,當通過業務信令分析或從基礎電信運營商營帳系統獲取用戶由停機變為正常使用狀態時,將此用戶從停機用戶號碼表中刪除,并通知漏話生成模塊,觸發停機漏話信息的下發;
上述漏話生成模塊,其特點在于,該模塊生成的漏話信息至少包含主叫用戶號碼、被叫用戶號碼、呼叫發生時間。
上述漏話信息推送模塊,其特點在于,對停機漏話提醒信息合并后下發,即同一主叫對同一被叫進行的多次呼叫合并在一起,形成一條信息,方便下發后用戶閱讀。
上述漏話信息推送模塊,其特點在于,完成下發推送的服務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短信服務器、彩信服務器、郵件服務器、漏話提醒客戶端專用服務器中的至少一種。
本發明的實現,解決了目前傳統漏話提醒無法對用戶臨時停機時丟失電話提供服務的問題,大幅提升了用戶的感受并為電信運營商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通過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本發明的以上和其它方面及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在附圖中:
圖1為基于信令的停機漏話提醒系統方框圖。
圖2為停機用戶獲取過程流程圖。
圖3所示為停機用戶漏話信息生成流程圖。
圖4所示為停機用戶漏話信息下發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現在將更充分地描述本發明。然而,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施,且不應該解釋為局限于在此闡述的實施例。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使得本公開將是徹底和完全的,并將本發明的范圍充分地傳達給本領域技術人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范曉林,未經范曉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1052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NFC的支付方法和設備
- 下一篇:基于人臉識別的校園宿舍管理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