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凸輪軸支架快速成型的制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06111.3 | 申請日: | 2013-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731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04 |
| 發明(設計)人: | 徐海飛;林愛綿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鴻圖南通壓鑄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C3/00 | 分類號: | B23C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顧伯興 |
| 地址: | 226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凸輪軸 支架 快速 成型 制作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凸輪軸支架快速成型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如今,快速成型的方法有:熔積成型(Fused?Deposition?Modeling)法、分層實體制造(Laminated?Object?Manufacturing)法、立體光固化成型(Stereo?lithography?Appearance)法。例如SLA是最早實用化的快速成形技術,采用液態光敏樹脂原料。其工藝過程是,首先通過CAD設計出三維實體模型,利用離散程序將模型進行切片處理,設計掃描路徑,產生的數據將精確控制激光掃描器和升降臺的運動;激光光束通過?數控裝置控制的掃描器,按設計的掃描路徑?照射到液態光敏樹脂表面?,?使表面特定區域內的一層樹脂固化后,?當一層加工完畢后,就生成零件的一個截面;然后?升降臺下降一定距離?,?固化層上覆蓋另一層液態樹脂,再進行第二層掃描,第二固化層牢固地粘結在前一固化層上,這樣一層層疊加而成三維工件原型。將原型從樹脂中取出后,進行最終固化,再經打光、電鍍、噴漆或著色處理即得到要求的產品。?
光固化成型法是最早出現的快速原型制造工藝,成熟度高,經過時間的檢驗;由CAD數字模型直接制成原型,加工速度快,產品生產周期短,無需切削工具與模具.可以加工結構外形復雜或使用傳統手段難于成型的原型和模具;使CAD數字模型直觀化,降低錯誤修復的成本;為實驗提供試樣,可以對計算機仿真計算的結果進行驗證與校核;可聯機操作,可遠程控制,利于生產的自動化。但SLA系統造價高昂,使用和維護成本過高;SLA系統是要對液體進行操作的精密設備,對工作環境要求苛刻;成型件多為樹脂類,強度,剛度,耐熱性有限,不利于長時間保存;預處理軟件與驅動軟件運算量大,與加工效果關聯性太高.軟件系統操作復雜,入門困難;使用的文件格式不為廣大設計人員熟悉;立體光固化成型技術被單一公司所壟斷。
光固化成型法是最早出現的快速原型制造工藝,成熟度高,經過時間的檢驗;由CAD數字模型直接制成原型,加工速度快,產品生產周期短,無需切削工具與模具.可以加工結構外形復雜或使用傳統手段難于成型的原型和模具;使CAD數字模型直觀化,降低錯誤修復的成本;為實驗提供試樣,可以對計算機仿真計算的結果進行驗證與校核;可聯機操作,可遠程控制,利于生產的自動化。但SLA系統造價高昂,使用和維護成本過高;SLA系統是要對液體進行操作的精密設備,對工作環境要求苛刻;成型件多為樹脂類,強度,剛度,耐熱性有限,不利于長時間保存;預處理軟件與驅動軟件運算量大,與加工效果關聯性太高.軟件系統操作復雜,入門困難;使用的文件格式不為廣大設計人員熟悉;立體光固化成型技術被單一公司所壟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種制作簡單、降低成本、確保產品質量的凸輪軸支架快速成型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凸輪軸支架快速成型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虎鉗上于加工中心上,將工件夾持在虎鉗上,在工件上用D16的立銑刀銑兩條寬5mm深5mm的槽,轉速為6000-8000轉每分,進給量為1000-2000毫米每分,以保證槽的平面度和平行度為0.1毫米;
B、用上述步驟中加工出的槽作夾持位將工件夾緊加工,用D16的立銑刀作開粗銑削,進刀方式為螺旋下刀,轉速為8000轉每分,進給量為2500毫米每分,每刀切深6毫米,由于工件壁薄,為防止振刀現象,將立銑刀的X、Y余量設置為2mm,為了后續加工余量的均勻,用D8*R1的銑刀為半開粗,每刀切深≥1.5毫米,根據先面后孔的原則最后加工孔以及壓板位;
C、用D6的定位孔將工件定位,用M12的螺絲和壓板將工件固定于大平板上,用D9.3鉆頭鉆通六個螺栓孔,螺栓孔用以壓M6的螺絲,將工件平整的裝夾在平板上,保證工件的平面度,用D16的開粗刀開粗,為防止工件變形,每層切削量小于1.5毫米、轉速為8000轉每分、進給量為2500毫米每分,之后用D8*R1.0的半精銑刀進行半精銑,為保證半精加工余量均勻,每層切削深度為1.0mm,之后精加工時用D4.0*R1.0的精銑刀分角度銑削,保證工件在交接處的工件光潔度,最后用D9.3鉆頭和D9.0的銑刀將兩個D9.5的孔進行加工,用以下一步驟的定位;
D、用D6*R1.0的精銑刀銑工件的側壁,為防止振刀用D6.0的球刀精銑工件的底部,工件的其余部分用D8*R1.0的半精銑刀進行半精銑,最后通過換壓板的方式將孔加工完成,完成對工件的成品加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鴻圖南通壓鑄有限公司,未經廣東鴻圖南通壓鑄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0611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