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階Ω管成形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04019.3 | 申請日: | 2013-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523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1 |
| 發明(設計)人: | 劉文;李百煉;張國俊;俞凱逸;莫偉偉;張初旻;毛睿;吳勇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B21D26/033 | 分類號: | B21D26/033 |
| 代理公司: | 寧波市鄞州甬致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 地址: | 3151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階 成形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該技術屬于管材成形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管材鐓脹成形及內高壓復合成形的方法。
背景技術
內高壓成形技術是通過在管坯內部或在板坯一側通以高壓液體、氣體或放入剛體瓣模,迫使管、板塑性變形,并通過堵頭,進行補料,以制成工件的沖壓成形工藝。
本發明針對的多階Ω管,具有大小五個凸包,如圖1所示。采用內高壓直接成形,由于凸包間的臺階的作用,將嚴重阻礙材料的進入,使內部三個凸包無法得到補料,在生產中,采用包膜等減小摩擦力的措施,對其增加補料的效果微乎其微,壁厚減薄嚴重,造成破裂,而且該零件內部凸包的膨脹率較大,遠超過了材料在自然漲形情況下的膨脹率,必須進行補料,才能滿足零件壁厚要求,保證成品質量。
針對該零件,在應用時,存在操作繁瑣,工藝復雜等缺點。故而,本發明人在鐓脹復合工藝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多階Ω管鐓脹成形及內高壓復合成形裝置,形成了一種生產效率高,模具利用率高,結構簡單,成形質量好,成形要求可控(鐓筋寬度和壁厚可控)的管材成形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鐓脹復合工藝的改進,針對多階Ω管難以補料,壁厚減薄嚴重等技術不足,設計并提出了一種采用鐓脹成形及內高壓復合成形的技術,實現了對多階Ω管先鐓脹后內高壓的連續加工工藝。該工藝兼具鐓脹復合與內高壓成形技術優勢,為不變薄變徑管成形提供了一種方法,同時實現內高壓成形,可以作為多階Ω管的內高壓復合成形工藝,可有效減小壁厚的減薄,提高多階Ω管的成形質量。
本發明的多階Ω管成形裝置包括下模固定板、壓片、左沖頭、連接軸、第一聚氨酯橡膠、第二聚氨酯橡膠、管材、定模、上模固定板、限位塊、右沖頭,所述定模用于鎖緊零件并限制其沿軸線移動。所述定模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固定板設置在所述裝置的上端,所述上模位于上模固定板的下側;所述下模固定板設置在所述裝置的下端,所述下模位于下模固定板的上側;所述左沖頭位于管材的軸線方向上,在相對的另一端,所述右沖頭也位于管材的軸線方向上;補料液壓缸的作用下,推動管材進行補料,同時用于擠壓第一聚氨酯橡膠和第二聚氨酯橡膠,使所述聚氨酯橡膠受擠壓向受力薄弱區域變形,進而實現不減薄脹形;待脹形至一定程度,補料液壓缸略退出,使所述聚氨酯橡膠回彈,通入高壓液體,作用于管壁,并進行進一步補料,實現管材的液壓漲形。
本發明只需要一套模具即可完成,極大減少了模具的開發費用,降低生產成本,縮短了生產周期。各工藝連續進行,避免了中途因模具間的誤差及操作所帶來的損失,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同時,本發明一套模具只需一名工人,相比原工藝,需要一道工藝一名工人,大大減少生產所需的工人,降低企業的用人成本。
本發明設計了左沖頭(補料桿)結構,如圖8所以。其端部可以通過連接件,將限位塊連接起來,中間加上聚氨酯橡膠,通過左右沖頭,可以同時鐓脹成形兩個甚至更多的凸包,將鐓脹工藝的效率提高。沖頭上開出進水口,可以直接實現鐓脹后的內高壓工步,聚氨酯橡膠表面加凹槽,在內高壓時,液體更容易進入其與零件的間隙,使管材受力均勻漲形。
本發明裝置設計左右沖頭與毛坯管間的間隙較小,而模具型腔與毛坯管間的間隙較大,保證沖頭與毛坯件相互緊貼,同時減少毛坯管與模具間的摩擦甚至可以達到無摩擦,避免了模具與零件間摩擦過大造成的阻礙補料的現象。
本發明左右沖頭外表面打毛,增強沖頭與管內壁的摩擦力,使管材與沖頭一起進入,減小了管材鐓粗效應,提高了實際補料量,也有效地防止了管材局部曲屈的現象,避免了管材靠近管口的凸包處先發生曲屈而阻礙管材補料。
附圖說明
圖1是多階Ω管。
圖2是成形裝置的結構簡圖。
圖3是成形裝置的結構軸測圖。
圖4是成形方法的前期準備示意圖。
圖5是合模。
圖6是鐓脹復合。
圖7是內高壓。
圖8是沖頭與壓片結構連接圖。
附圖標記所表示的部件:1、下模固定板;2、壓片;3、左沖頭;4、連接軸;5、第一聚氨酯橡膠;6、管材;7、上模;8、上模固定板;9、限位塊、10、第二聚氨酯橡膠;11、右沖頭;12、下模。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未經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0401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