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寬厚板軋機頭尾厚度超差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149508.3 | 申請日: | 2013-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523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1 |
| 發明(設計)人: | 郭德福;孫林;吳志巍;熊文濤;沈益;呂曉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沙鋼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37/16 | 分類號: | B21B37/16;B21B37/5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625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寬厚 軋機 頭尾 厚度 控制 方法 | ||
1.一種寬厚板軋機頭尾厚度超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通過在L1軋機厚度自動控制系統中增加頭部輥縫補償系數修正子模塊及頭部輥縫直接修正子模塊,對寬厚板軋制過程中的頭部輥縫進行修正,具體方法為:
(1)頭部輥縫補償系數修正子模塊:在軋機咬鋼后T1時段內,對現有厚度自動控制系統中的軋機彈跳補償系數、輥系彈性變形補償系數值進行修正,以避免過度補償致輥縫發生突變;
T1為輥縫補償系數修正子模塊的有效作用最大時長,由頭部輥縫補償系數發生突變的時刻決定,T1一般取值為200ms~300ms;
(2)頭部輥縫直接修正子模塊:在軋機咬鋼后t1時段內,根據成品目標厚度對頭部輥縫直接進行修正,直接修正輥縫設定偏差;
t1為頭部輥縫直接修正的有效作用時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寬厚板軋機頭尾厚度超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頭部輥縫補償系數修正子模塊實現的具體方法為:
軋機咬鋼后T1時間段內,對輥縫補償系數進行修正,修正后輥縫補償系數值的計算公式為:
δc=k1(Cm+Cr)????(0≤t≤T1)
其中:δc:修正后的輥縫補償系數;
Cm:原始軋機彈跳補償系數,由現有厚度控制系統計算出,已知值;
Cr:原始軋機輥系彈性變形補償系數,由現有厚度控制系統計算出,已知值;
k1:軋機輥縫補償系數修正因子,由頭尾厚度超差方向、以及軋機彈跳補償與輥系彈性變形補償系數與實際輥縫的關系決定,取值范圍為[-1,1];
t:輥縫補償系數修正模塊的有效作用時間,T1為最大作用時長,由頭部輥縫補償系數發生突變的時刻決定,T1一般取值為200ms~300ms。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寬厚板軋機頭尾厚度超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頭部輥縫直接修正子模塊實現的具體方法為:
頭部輥縫直接修正的有效作用時間t1的范圍為:
T2≤t1≤T3
其中:T2為頭部輥縫直接修正開始起作用時刻;
T3為頭部輥縫直接修正作用結束時刻;
上式中的T2與T3,其取值大小與咬鋼速度與鋼板頭部實際超差長度有關;
頭部輥縫直接修正量由成品目標厚度值所對應的厚度界限范圍決定:
ΔS=k2(2h1+h2)/3????(h1<h≤h2)
其中:ΔS:軋機頭部輥縫直接修正量,mm;
k2:軋機頭部輥縫直接修正系數,主要與軋后成品鋼板頭部厚度超差方向及程度有關,取值范圍為[-0.03,0.03];
h為鋼板成品目標厚度,mm;
h1為給定目標厚度下限值,mm;
h2為給定目標厚度上限值,mm;
上式中的h1與h2,其取值大小與成品目標厚度及產品大綱厚度范圍有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沙鋼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省沙鋼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49508.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