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電機后置后驅式三連桿后懸架后橋結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139708.0 | 申請日: | 2013-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316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07 |
| 發(fā)明(設計)人: | 宿佳敏;張廣鋒;高立軍;李宏聲;田永義;李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市奧杰汽車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B35/14 | 分類號: | B60B35/14;B60G7/00;B60G11/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陸明耀;陳忠輝 |
| 地址: | 21512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機 后置 后驅式三 連桿 懸架 后橋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汽車底盤后橋總成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機后置后驅式三連桿后懸架后橋結構。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的市場上,傳統(tǒng)的汽車車橋和傳統(tǒng)電機都已發(fā)展相對成熟。在電動汽車發(fā)展的大趨勢下,絕大多數(shù)電動車廠家都只是把發(fā)動機用電機代替來提供動力,并延用傳統(tǒng)的汽車傳動系統(tǒng)(傳動軸、主變速器、差速器等),將兩者機械地組合起來,結構較為復雜,且其中所采用的后橋結構不能滿足電動車電機后置后驅式電機、驅動軸、以及后橋上方彈性元件在非承載式車身上(帶車架)的空間布置要求對傳統(tǒng)后橋以及類似彎管梁后橋結構的布置和優(yōu)化。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對傳統(tǒng)后橋以及類似彎管梁后橋結構的布置和優(yōu)化,能保證電機、驅動軸以及彈性元件空間布置要求,又能滿足受力傳遞以及強度的要求的一種電機后置后驅式三連桿后懸架后橋結構。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機后置后驅式三連桿后懸架后橋結構,包括軸節(jié)、電機、變速器、驅動軸、減震器、管梁、下縱臂和推力桿;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變速器的輸入端連接,該變速器的輸出端連接橫向設置的驅動軸,所述驅動軸的兩端通過齒輪串接到軸節(jié)內,該軸節(jié)的一側通過連接支架與下縱臂緊固連接,在所述軸節(jié)另一側的左下角處開設有孔;所述管梁呈“幾”字形,該管梁的中間部位向后凸出,所述管梁的兩端插接到軸節(jié)另一側左下角的孔內,在接近管梁的左右兩端處分別通過焊接方式連接一推力桿支架和一單獨支架;在所述推力桿支架的一端和單獨支架處開設有向下凹進的半圓形凹槽,所述管梁的兩端嵌入在半圓形凹槽內,在所述推力桿支架和單獨支架的內側焊接有連接減震器的安裝銷軸,在所述推力桿支架的一端和單獨支架上設置有彈簧座;所述彈簧座的下端扣合在管梁的上半外圓上,在該彈簧座上設置有螺旋彈簧;所述推力桿支架另一端連接一橫向設置的推力桿。
????進一步的,為了提高整個連接結構的強度,所述推力桿支架由兩塊鈑金拼焊組成,且所述推力桿支架上的半圓形凹槽與管梁的接觸處采用焊接方式連接。
進一步的,為了解決管梁軸心上方旋轉彈簧布置空間不足的要求,所述彈簧座相對于管梁的軸心位置后向偏置設置。
本裝置的具體使用效果:本后橋結構能保證電機、驅動軸以及彈性元件空間布置要求,又能滿足受力傳遞以及強度的要求,同時,軸節(jié)的布置結構能滿足驅動軸的布置空間,與下縱臂連接方式能滿足離附近位置的離地間隙要求,彈簧座相對于管梁的軸心位置后向偏置,可以解決管梁軸心上方彈簧布置空間不足的要求,推力桿安裝支架采用兩塊鈑金拼焊而成,并分別與管梁焊接提高支架的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從另一角度的觀察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加上車架后在車架內的使用位置示意圖。
圖中:1、變速器??2、電機??3、驅動軸??4、連接支架??5、下縱臂??6、軸節(jié)??7、彈簧座??8、旋轉彈簧??9、管梁??10、推力桿??11、減震器??12、單獨支架??13、推力桿支架??14、車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就具體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做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電機后置后驅式三連桿后懸架后橋結構,包括軸節(jié)6、電機2、變速器1、驅動軸3、減震器11、管梁9、下縱臂5和推力桿10;所述電機2的輸出軸與變速器1的輸入端連接,該變速器的輸出端連接橫向設置的驅動軸3,所述驅動軸的兩端通過齒輪串接到軸節(jié)6內,該軸節(jié)的一側通過連接支架4與下縱臂5緊固連接,在所述軸節(jié)6另一側的左下角處開設有孔;所述管梁9呈“幾”字形,該管梁的中間部位向后凸出,該管梁向后凸出的部位可以避免管梁與電機間的相互干涉,對其位置性進行在原有基礎上的優(yōu)化,提高了后橋結構性能,所述管梁9的兩端插接到軸節(jié)另一側左下角的孔內,在接近管梁的左右兩端處分別通過焊接方式連接一推力桿支架13和一單獨支架12;在所述推力桿支架13的一端和單獨支架12處開設有向下凹進的半圓形凹槽,所述管梁9的兩端嵌入在半圓形凹槽內,在所述推力桿支架13和單獨支架12的內側焊接有連接減震器11的安裝銷軸,安裝銷軸在安裝前就被焊接到推力桿支架和單獨支架上,減少了后期整個零部件安裝時的焊接工序,在所述推力桿支架13的一端和單獨支架12上設置有彈簧座7;所述彈簧座7的下端扣合在管梁的上半外圓上,在該彈簧座上設置有螺旋彈簧8;所述推力桿支架13另一端連接一橫向設置的推力桿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市奧杰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未經(jīng)蘇州市奧杰汽車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3970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