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往復式壓縮機氣量無級調節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61695.X | 申請日: | 2013-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824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13 |
| 發明(設計)人: | 陳鎮漢;陳宜;陳陽;趙予吉;何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鎮漢;陳宜;陳陽;趙予吉;何峰 |
| 主分類號: | F04B49/06 | 分類號: | F04B49/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41052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往復 壓縮機 氣量 無級 調節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智能無級調節、高精度、高效節能為一體的壓縮機氣量無級調節系統,具體地說是一種往復式壓縮機氣量無級調節系統。
背景技術
在煉油、化工、天然氣輸送等工業領域中應用著各種壓縮機,其中往復壓縮機在各行業中廣泛應用。通常,壓縮機的使用者總是根據裝置或系統所需的最大容積流量來選擇壓縮機,許多裝置中配備壓縮機時往往開二備一,有的甚至一開一備。然而,壓縮機的實際工況卻是隨工藝流程或耗氣設備的需要而變化,即使是在滿負荷生產狀態,仍有相當于一臺壓縮機設計排量40%~60%左右的壓縮氣體需返回。有的壓縮機組采用“三返一”的回流控制方式,即將富余的壓縮氣體通過旁通管路返回到壓縮機入口,這無疑造成了能源的巨大浪費。此外,壓縮機組沒有逐級返回控制,無法實現逐步緩慢增負荷,不能避免開機時快速升壓造成的對機組及系統的沖擊,影響系統的穩定性。
目前,壓縮機氣量調節方式有很多,但絕大部分不僅浪費能源而且控制速度和精度也不盡人意。例如,普遍采用的旁通調節方式,其經濟性差,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費;采用轉速調節方式會影響在低轉速時壓縮機的正常運行,而且大功率電動機變頻器的價格十分昂貴;采用的可變余隙腔調節的響應速度慢,且通常需要較多的人工干預,可靠性較差;而采用進氣閥的壓叉桿或柱塞式卸荷機構只能實現粗略的有級調節。隨著環保節能形勢的發展,節能降耗將成為各企業的必須,因此開發新型壓縮機氣量無級調節系統成為市場的迫切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往復式壓縮機氣量無級調節系統的不足,提供一種往復式壓縮機氣量無級調節系統,通過智能化的調節機構,快速、精確地控制壓力和流量,實現壓縮機氣量0~100%的連續無級調節,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往復式壓縮機氣量無級調節系統,主要包括液壓執行器、傳感器、現場測控防爆箱、液壓油站、遠程控制平臺、液壓油管、和測控總線,其特征在于:第一液壓執行器2和第二液壓執行器2′安裝固定在壓縮機12進氣閥上方的缸蓋上(根據壓縮機氣缸數量成對配置液壓執行器;每個壓縮機氣缸蓋上安裝兩個液壓執行器),液壓油站3上設的進出油口連接的液壓油管分別與每個液壓執行器的進、回油口相連接;上死點傳感器1安裝固定在飛輪19側邊的支架上;第一電源線9a和數據線10的兩端分別與上死點傳感器1和現場測控防爆箱5連接,第二電源線9b兩端分別與第一液壓執行器2、第二液壓執行器2′和現場測控防爆箱5連接;第三電源線9c兩端分別與與液壓油站3和現場測控防爆箱5連接,第四電源線9d兩端分別與遠程控制平臺4和現場測控防爆箱5連接。
所述的現場測控防爆箱5上的第一測控總線11兩端分別與第一液壓執行器2、第二液壓執行器2′和現場測控防爆箱5連接(根據壓縮機氣缸數量,本發明有多對液壓執行器),第二測控總線11′兩端分別與遠程控制平臺4內的工控機13和現場測控防爆箱5連接;所述的現場測控防爆箱5上的測控總線18兩端分別與液壓油站3和現場測控防爆箱5連接。
所述的液壓油站3上連接的高壓液壓油管7和回流液壓油管8分別與第一液壓執行器2和第二液壓執行器2′連接,通訊模塊14和輸入輸出設備15設置于遠程控制平臺4內,通訊模塊14通過通訊總線17與用戶系統電路6連接。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往復壓縮機氣量無級調節系統,電源主回路380V三相電源(L1、L2、L3)通過導線與第一斷路器QF1進線端連接,第一斷路器QF1的出線端(U、V、W)與接觸器KM的(KM1、KM2、KM3)三只常開觸點,熱繼電器RF和三相電機M并聯連接;380V三相電源的第一相U、第三相W與第二斷路器QF2通過導線并聯連接;第二斷路器QF2的出線端的第一號線(1)和第五號線(5)上設有控制回路,第二號線(2)與第三號線(3)上并聯連接的有熱繼電器常閉觸點FR1、停止按鈕SB1、第二控繼電器KA2(互鎖觸點a和b、c和d)和起動按鈕SB2。
本發明所述的控制回路,第一控繼電器KA1的一端與第一電阻R1一端串聯連接,第一電阻R1的另一端與直流+15V連接;第一控繼電器KA1的另一端與第一二極管V1并聯、第二電阻R7、與發光二極管V3和第一三極管VT1發射極連接;其中,第一二極管V1、第二電阻R7和第一發光二極管VL1串聯連接,第一三極管VT1的基極分別與第三電阻R3和第四電阻R5的一端連接,第四電阻R5的另一端與第一三極管VT1的集電極對地連接,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通過數據線與工控機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鎮漢;陳宜;陳陽;趙予吉;何峰,未經陳鎮漢;陳宜;陳陽;趙予吉;何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6169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家用太陽能并網發電系統
- 下一篇:采煤機可調節流液壓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