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液硫脫氣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60097.0 | 申請日: | 2013-0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128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2 |
| 發明(設計)人: | 朱元彪;馮衛權;楊相益;陳奎;吳國勤;錢志海;黃衛存;勵國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鎮海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17/027 | 分類號: | C01B17/027 |
| 代理公司: | 寧波誠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姚娟英 |
| 地址: | 315042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脫氣 裝置 方法 | ||
1.一種液硫脫氣裝置,包括與液硫管道相連通的液硫池,該液硫池內設有能將液硫內硫化氫氣提出來的氣提設備,所述液硫池的上部設有將氣提出的硫化氫和液硫池內其它氣體一起抽出所述液硫池的抽氣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硫池包括氣提池和成品池,所述氣提池和成品池之間設有用于限制所述氣提池內液硫進入所述成品池內且高度低于所述氣提池高度的溢流壩;所述的液硫管道連通所述的氣提池,并且,液硫管道的出口位于所述氣體池的底部位置;用于將成品池內的成品液硫抽出的液硫泵的吸入口連接所述成品池的底部;
所述抽氣設備的出口連接吸收塔的物料入口;所述吸收塔的頂部設有廢氣排出口,所述吸收塔的上部設有吸收液入口,設置在所述吸收塔底部的液體出口連接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設有將所述吸收塔內液體抽出并加壓輸送的加壓泵;所述主管道的出口分為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其中第一分支管道連接吸收液再生系統,第二分支管道連接所述吸收塔的吸收液入口,并且,所述第二分支管道上設有用于冷卻從所述吸收塔內抽出的液體的換熱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硫脫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上部為塔板結構,所述吸收塔的下部空置,并且,并且在所述吸收塔下部靠近液體出口位置設有用于過濾硫的過濾裝置;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的長度之比為1:2;所述的物料入口設置在所述吸收塔的1/3高度處。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硫脫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壩的高度為2-2.5米。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硫脫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提設備為鼓泡器,所述的抽氣設備為蒸汽噴射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硫脫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提池的底面由外側向所述成品池方向一側向下傾斜。
6.使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硫脫氣裝置進行液硫脫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
液硫以一定的速度從液硫管道進入所述的氣提池,在氣提設備的作用下空氣連續注入氣提池內的液硫中,液硫的重量流量與空氣的注入重量流量之比為10~15:1,控制液硫在所述氣體池內的停留時間為8-12小時,氣提出液硫內的硫化氫;所述抽氣設備將氣提出的硫化氫和液硫池內其它氣體的混合氣體一起抽出并加壓從物料入口進入所述的吸收塔內,控制混合氣體進入所述吸收塔的壓力為0.005~0.010MPa;
進入所述吸收塔的混合氣體上行,與從所述吸收液入口進入吸收塔內下行的吸收液相遇,混合氣體內的硫化氫溶解在所述的吸收液內,與吸收液一起從吸收塔的底部被所述的加壓泵抽出;控制進入所述吸收塔內的吸收液的溫度為40~45℃,所述混合氣體與所述吸收液的重量比為1:6~10;所述吸收液采用可再生的堿性溶劑;
在吸收塔的頂部得到溫度為45~50℃、H2S含量≤10ppm的脫硫后的氣體,該部分氣提體送入焚燒系統焚燒后由煙囪高空排放;經所述加壓泵抽出的溶解了硫化氫的吸收液進入主管道后分為兩路,其中第一路經第一分支管路送入吸收液再生系統,第二路經所述換熱器冷卻后從第二分支管路返回吸收塔的上部與新鮮的吸收液一起從所述吸收塔上部進入;所述新鮮的吸收液的重量為所述混合氣體重量的0.2~0.5倍。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硫脫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液為質量濃度為2-6%的氨液或質量濃度為20-40%的胺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鎮海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鎮海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6009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微波水負載防水泄漏裝置
- 下一篇:一種鼓泡式反應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