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耐火的船體結構用鋼及其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56775.6 | 申請日: | 2013-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470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2 |
| 發明(設計)人: | 陳顏堂;郭斌;李書瑞;張開廣;劉文斌;童明偉;鄒德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38/14 | 分類號: | C22C38/14;C21C7/10;B21B37/74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耐火 船體 結構 及其 生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結構鋼及其生產方法,具體地屬于一種內高溫結構用鋼及其生產方法,確切地為能夠在600℃高溫下鋼材下屈服強度ReL不低于室溫屈服強度的75%的船體結構用鋼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巨型客輪、大型油船、海洋鉆井平臺、遠洋船舶、艦艇火災事故時有發生,造成人員生命、財產損失,有的還嚴重破壞了區域海洋生態環境。?
傳統的客輪、油船、海洋鉆井平臺、遠洋船舶多采用普通船體結構鋼建造,這些鋼材耐火性能差,隨著溫度的升高其強度急劇下降,在短時間內發生坍塌,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如果采用耐火鋼板建造,即使發生火災,耐火鋼結構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垮塌,著火區域人員有足夠的時間逃離險境,而且可以贏得救援時間,減少人員、生態和財產損失。?
經檢索,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1010276585.1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490級別建筑結構用耐火鋼板及其制造方法”,其鋼板化學成分的重量百分比為:C0.02%~0.10%、Si0.05%~0.40%、Mn0.50%~1.40%、Nb0.010%~0.040%、Ti0.010%~0.040%、Als0.010%~0.050%、Cr0.10%~0.50%、Mo0.05%~0.22%、B0.0005%~0.0020%。其制造方法是:鋼坯加熱溫度1100~1280℃,第一階段終軋溫度不小于980℃;第二階段軋制開始溫度970~850℃,再結晶區軋制積累變形量大于60%,終軋溫度750~900℃;在終軋和開始冷卻之間保留30~120秒;之后進行控制冷卻,開冷溫度為700~850℃,終冷溫度為700~400℃;最后將鋼板快速堆垛緩冷,堆垛溫度650~300℃,保溫時間為10~24小時。可獲得良好且均勻的板型和性能,延伸率A%≥20%,屈強比Rel(或Rp0.2)/Rm≤0.8。該專利文獻的不足在于化學成分中含Cr,這是因為在服役溫度高于500℃時,Cr與C的析出相會迅速集聚長大,與基體失去共格關系,產生大的空洞,即裂紋,高溫強度會快速下降,失去耐火性能;另外其成形軋制過程較為復雜,控制參數較多,降低鋼材成材率,增加生產成本。?
檢索到的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0780032737.X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高溫強度、韌性和耐再熱脆化特性優異的耐火鋼材及其制造方法”,其化學成分以質量%計,含有C:0.001%~0.030%、Si:0.05%~0.50%、?Mn:0.4%~2.0%、Nb:0.03%~0.50%、Ti:0.005%以上且不到0.040%、?N:0.0001%以上且不到0.0050%、Al:0.005%~0.030%,P、S分別限制為P:0.03%以下、S:0.02%以下,且滿足C-Nb/7.74≤0.005、2≤Ti/N≤?12,其余量由Fe以及不可避免的雜質組成。類似另一項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0880011610.4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高溫強度和韌性優良的鋼材及其制造方法”,其組分及含量為C:0.001~0.030%、Si:0.05~0.50%、Mn:0.40~2.00%、Nb:0.03~?0.50%、Ti:0.005~低于0.040%、N:0.0008%~低于0.0050%,將P、S的含量限定為P:0.03%以下、S:0.02%以下,余量為Fe及不可避免的雜質;滿足C-Nb/7.74≤0.004,以30~300個/mm2的密度具有粒徑為0.05~10μm?的Ti系氧化物。該兩項專利文獻的不足在于鋼中添加的合金元素C含量較低,因而高溫下強度較低;添加的N與Ti生成大顆粒四方形的TiN導致鋼材疲勞強度降低,若用于海洋環境下鋼結構,易較低這些鋼結構服役年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未經武漢鋼鐵(集團)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5677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