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N-烷氧基-4-戊烯酰胺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48711.1 | 申請日: | 2013-0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869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洪啟;邵超英;張股林;張學斌;錢海川;喻超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C259/06 | 分類號: | C07C259/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33 | 代理人: | 黃志達 |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烷氧基 戊烯 酰胺類 化合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酰胺類化合物及其制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N-烷氧基-4-戊烯酰胺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有關酰胺類化合物的Wacker催化氧化反應已得到了廣泛的研究,但是此類反應僅限于芐氧基與苯磺?;鵑取代的雜環化反應,而非芳香性N-烷氧基酰胺與碳碳雙鍵成環反應在現代有機化學反應中又受到諸多方面的限制。以往技術表明N-烷氧基-4-戊烯酰胺類化合物經過催化氧化可以用于合成3,6-二氫吡啶酮類化合物(例如可參閱下列文獻合成:Timothy?J.Donohoe,Cedric?K.A.Callens,and?Amber?L.Thompson.Tethered?Aminohydroxylation(TA)Reaction?ofAmides.Org.Lett.,2009,11(11),2305–2307)。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N-烷氧基-4-戊烯酰胺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該方法反應簡單,原料易得,所合成的N-烷氧基-4-戊烯酰胺化合物可以直接用于酰胺類藥物應用和作為吡啶酮類藥物的前驅體。
本發明的一種N-烷氧基-4-戊烯酰胺類化合物,所述N-烷氧基-4-戊烯酰胺類化合物結構式如下:
其中,R為H、C1-C6烴基、芐基或芳基;R'為H或C1-C4烴基。
所述N-烷氧基-4-戊烯酰胺類化合物為N-烷氧基-4-戊烯酰胺。
本發明的一種N-烷氧基-4-戊烯酰胺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
(1)將4-戊烯酸類化合物和二氯甲烷混合,降低溫度到0~5℃,加入草酰氯,攪拌并滴加N,N-二甲基甲酰胺,繼續攪拌并升至室溫,減壓蒸餾,再加入二氯甲烷,繼續減壓蒸餾得酰氯溶液;其中,4-戊烯酸類化合物、二氯甲烷和草酰氯的摩爾比為1:15~20:1.4~1.5;
(2)在0~5℃下向反應瓶中加入甲氧基胺鹽酸鹽,除去空氣再加入無水二氯甲烷,在氮氣保護下加入上述酰氯溶液,繼續攪拌并加入三乙胺,0.5~1h后再升至室溫攪拌,反應完成后將所得產物洗滌、干燥、濃縮、層析,即得N-烷氧基-4-戊烯酰胺類化合物;其中,甲氧基胺鹽酸鹽、無水二氯甲烷和三乙胺的摩爾比為11:10~12:2.5~2.6。
所述步驟(2)中的洗滌具體工藝為依次用二氯甲烷和水洗滌。
所述步驟(2)中的干燥具體工藝為用無水硫酸鈉干燥。
所述步驟(2)中的層析具體工藝為用硅膠柱快速柱層析,其中,PE/EA=1:1。
本發明的合成路線為:
R=H?or?alkyl
R′=H?or?alkyl
本發明從原料4-戊烯酸類化合物(1)出發,通過與草酰氯發生酰氯化反應,得到中間物(2);再與烷氧基胺鹽酸鹽發生酰胺化反應,得到產物N-烷氧基-4-戊烯酰胺(3)。
用4-戊烯酸類化合物為原料與含有不同數目碳原子的烷氧基胺或烷氧基胺鹽酸鹽可以分別得到一系列N-烷氧基-4-戊烯酰胺類化合物。烷氧基胺上碳鏈的增長對此反應性質影響甚微,可以用如上反應步驟不經改進直接制得。4-戊烯酸中δ-H被碳原子或其他原子置換后同樣適用于此反應。
有益效果
本發明制備方法簡便,具有很大的結構可調性,成本低,對環境友好,可望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所合成的N-烷氧基-4-戊烯酰胺化合物可以直接用于酰胺類藥物應用和作為吡啶酮類藥物的前驅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實施例1
N-烷氧基-4-戊烯酰胺(R=H,R′=CH3)的合成
(1)在25ml三口燒瓶中加入4-戊烯酸1.04ml(10mmol)和二氯甲烷8ml(125mmol),降低溫度到0℃左右,慢慢加入草酰氯1.2ml(14mmol),攪拌并滴加催化量的DMF(2-3滴)。繼續攪拌并緩慢升至室溫,整個攪拌反應過程為4h。減壓蒸餾至液體極少后再加入5ml二氯甲烷(78mmol),繼續減壓蒸餾至液體極少。
(2)在0℃下向三口瓶中加入甲氧基胺鹽酸鹽9.3g(110mmol),用高純氮氣置換3次。再加入無水二氯甲烷8ml(125mmol),在氮氣氛下慢慢加入第(1)步制得的酰氯(2)溶液。繼續攪拌并加入三乙胺3.5ml(25mmol)。三乙胺滴加速度要十分緩慢,整個滴加過程約10min。在0℃下反應0.5h再升至室溫攪拌反應2h。反應完成后依次用二氯甲烷和水洗。有機層用無水硫酸鈉干燥。濃縮至干后,殘余物用硅膠柱快速柱層析(PE/EA=1:1),得到黃色油狀物0.60g(46%),FT-IR:νmax/cm-13187(N-H),3082(C=C-H),2977(C-H),2934(C-H),1661(C=O),1516,1441,1067,1268(O-C),990,919(-CH=CH2)。1H?NMR(400MHz,THF)δ8.83(s,1H),5.79(dd,J=15.0,8.1Hz,1H),5.03(dd,J=24.4,13.7Hz,2H),3.73(s,3H),2.34(dt,J=76.0,38.1Hz,4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未經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4871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視頻寬高比自動轉換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抗閃爍攝錄裝置與攝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