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提高緩傾斜礦體無底柱分段崩落法礦石回收率的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029897.6 | 申請日: | 2013-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042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星明;張志貴;蘇華友;譚寶會;孫文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C41/16 | 分類號: | E21C41/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專利事務所 51106 | 代理人: | 劉克勤 |
| 地址: | 621010 四川省綿***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傾斜 礦體 無底柱 分段 崩落 礦石 回收率 方法 | ||
1.一種提高緩傾斜礦體無底柱分段崩落法礦石回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過在兩條進路間的桃形礦柱內(nèi)布置輔助回收進路的方式,對本分段礦體下盤三角礦錐及其上部的脊部礦石殘留進行二次回收來實現(xiàn)的。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緩傾斜礦體無底柱分段崩落法礦石回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具體實施方式是:
為了保證礦山有好的回收效果及安全性,在回采順序上采用正常回采巷道超前于輔助回收進路的形式;當兩側正常回采巷道回采結束后并充分釋放地壓后,再進行輔助回收進路的掘進與回采;輔助回收進路的回采仍采用垂直上向扇形孔爆破方法逐排進行回采,如此依次進行直到三角礦錐及其脊部殘留礦石回采結束;
如果間柱對應的下部分段已經(jīng)退采到設計邊界,則輔助回收進路只需要掘進到本水平的崩落區(qū)即可,且無需進行切割槽的開鑿工作;但是,若下部分段還未退采到設計的下盤邊界,則輔助回收進路只能掘進到下盤礦巖接觸帶礦體方向1-2排孔距離且需要開掘切割槽,否則可能影響下分段礦石的正常回收;
由于輔助回收進路內(nèi)的礦石在下分段回收的可能性較小,為了保證回收效果,出礦時采用截至品位放礦;放礦過程中出現(xiàn)大塊時應及時處理,不能給后續(xù)的回采放礦造成任何可能的隱患;出礦時應在全斷面內(nèi)均勻出礦,以利于礦石的均勻流動;
由于間柱的尺寸有限,輔助回收進路的規(guī)格一般要小于正常回采巷道的尺寸,一般可選用2.0m×2.0m至3.0m×3.0m;因此,利用輔助回收進路回收間柱及其上部的脊部殘留礦量的爆破及出礦工藝也需要相應改變,有時甚至需要采用人工出礦的方式進行出礦作業(yè);
由于輔助回收進路是掘進與回采在受到兩側正常回采影響的間柱中,雖然地壓已經(jīng)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但間柱的穩(wěn)定性已經(jīng)收到較大的削弱;因此需要加大對輔助回收進路的支護力度,確保回采出礦工作的安全進行以及礦石的順利回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科技大學,未經(jīng)西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29897.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