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焙茶機及焙茶的工藝流程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29438.8 | 申請日: | 2013-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537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胡晃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夷山茶蘭竹桂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4302 福建省南平市武***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焙茶機 工藝流程 |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焙茶機及焙茶的工藝流程。
?
背景技術:
焙茶是茶葉精制過程中一道重要工序,焙茶目的是為了提升茶葉內質和香氣,但傳統的焙茶都是采用明火焙茶,剛焙完的茶比較燥熱,要放置一段時間才可飲用。對于身體體質就比較燥熱的現代人來說就越加不適合。
?????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焙茶機,該焙茶機不僅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而且節能、衛生、安全、清潔,還可大大減少焙茶后的燥熱。
本發明焙茶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形殼體和設在柱形殼體內的發熱器件,所述發熱器件上方設有導熱陶片層,所述導熱陶片層上方??設有用于置放茶葉的焙籠。
上述發熱器件為干燒電熱管。
上述發熱器件下方設有保溫陶片層,所述導熱陶片層和保溫陶片層呈淺盤狀,其盤口相對設置,以讓發熱器件被包覆在兩淺盤狀陶片層內。
上述保溫陶片層下方設有由碳灰填充的保溫層,該碳灰保溫層延續到導熱陶片層外圍與柱形殼體內壁之間的間隙中,在導熱陶片層上周緣設有黃泥或沙泥覆層,碳灰保溫層的下方設有隔熱陶片。
上述焙籠為呈柱形體的竹編焙籠,焙籠內用于支撐茶葉的撐板為隔空設置。
上述導熱陶片層與焙籠撐板之間的柱形殼體上設有具有孔塞的通氣孔。
上述柱形殼體上面設有具有通氣孔的陶制蓋體或者為竹編蓋體。
上述柱形殼體為陶缸。
上述柱形殼體內的發熱器件通過電源線連接,所述柱形殼體下部隔熱陶片層下的隔空層還設有溫控器和指示燈和啟閉開關。
本發明焙茶機進行焙茶的工藝流程:將揉捻后茶葉或放置時間較長的茶葉放入焙籠中,啟動焙茶機控制其溫度在60℃―260℃之間,時間控制在30分鐘―72小時之間,通常從低溫到高溫,或選擇一個恒溫,采用低溫時時間可長些,焙茶溫度越高焙茶時間越短。
本發明焙茶機柱形殼體采用陶缸,電熱經過陶溫的熱轉換后以陶溫緩慢的進入茶葉進行烘焙,在陶溫釋放的同時自然的帶走茶葉中的異味、水份及一些有害物質等,借助陶進行熱轉換的效果,陶溫更加的柔和,借助陶溫用文火慢焙可使茶葉焙火的更加透徹,減少了茶葉的返青機會,還大大的減少了烘焙后茶葉的燥熱;其次采用陶缸烘焙出的茶葉更能提升茶葉天然內質的釋放,特別是武夷巖茶,烘焙后的茶葉外形條索更加緊結勻稱,口感更醇厚,泡出的茶湯更加清澈、明亮,更耐泡,同品質的茶葉經陶缸烘焙后更耐泡,能多泡3-4泡,同品質、同時間、相同溫度曲線焙出的茶相比,陶缸焙出的茶所釋放出的內質與香氣與其他設備相比有大幅度提升,大大提高武夷巖茶品質。再者,本發明焙茶機縮短武夷巖茶的烘焙次數,現有的烘焙設備焙到同火候)一般要經過5-6次,采用焙茶陶缸只需3-4次,縮短了焙茶的次數;另外,陶缸、竹焙籠等材料都是很傳統、安全的天然材料,陶還是一種保溫性能很好的材料,保證了烘焙出的茶葉保持一種純天然的安全的品質,而且節能、清潔、衛生。
?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構造示意圖。
?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焙茶機,包括柱形殼體1和設在柱形殼體1內的發熱器件2,所述發熱器件2上方設有導熱陶片層3,所述導熱陶片層3上方設有用于置放茶葉的焙籠4,采用陶缸焙茶,電熱經過陶溫的熱轉換后以陶溫緩慢的進入茶葉進行烘焙,在陶溫釋放的同時自然的帶走茶葉中的異味、水份及一些有害物質等,陶溫的文火慢焙可使茶葉焙火的更加透徹,減少了茶葉的返青機會,還大大的減少了烘焙后茶葉的燥熱。
為了使用方便,上述發熱器件為干燒電熱管,該干燒電熱管通過電線可連接往機體外與市電連接使用。
為了焙茶效果好,發熱器件2下方設有保溫陶片層5,所述導熱陶片層3和保溫陶片層5呈淺盤狀,其盤口相對設置,以讓發熱器件2被包覆在兩淺盤狀陶片層內。
為了保溫及隔熱,上述保溫陶片層5下方設有由碳灰填充的保溫層6,該碳灰保溫層6延續到導熱陶片層3外圍與柱形殼體內壁之間的間隙7中,在導熱陶片層3上周緣設有黃泥或沙泥覆層8。碳灰保溫層6的下方設有隔熱陶片層12。
為了焙茶更加天然,上述焙籠4為呈柱形體的竹編焙籠,焙籠內用于支撐茶葉的撐板9為隔空設置,撐板9與導熱陶片層3之間有間隔,從而可使熱傳遞更均勻、柔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夷山茶蘭竹桂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未經武夷山茶蘭竹桂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2943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