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大草蛉卵黃原蛋白新基因及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027144.1 | 申請日: | 2013-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662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06 |
| 發明(設計)人: | 曾凡榮;劉昌燕;毛建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N15/12 | 分類號: | C12N15/12;C12N15/10;C07K14/43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區圓***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大草蛉 卵黃 蛋白 基因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卵黃原蛋白新基因DNA序列及其編碼的蛋白質序列,屬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卵黃原蛋白新基因的克隆及應用。
背景技術
卵黃原蛋白(Vitellogenin,Vg)是特異地存在于非哺乳類性成熟的卵生雌性動物血液中的一種蛋白,是幾乎所有卵生動物卵黃蛋白的前體。1969年首次在惜古比天蠶娥(Hyalophora cecropia)中鑒定該蛋白,并將其命名為Vg。昆蟲Vg來源于6-7kb的mRNA編碼而形成的200KD的前體蛋白,經修飾后成為由幾個亞基組成的天然的卵黃原蛋白,為正在發育的胚胎提供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磷、硫及微量元素等營養和功能性物質。
昆蟲卵黃原蛋白的研究是近年來昆蟲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研究的熱點。到目前為止,已有多種昆蟲的Vg基因被克隆和鑒定,主要包括網翅目、半翅目、鱗翅目及膜翅目等昆蟲,但在脈翅目昆蟲中還沒有Vg基因被克隆。大草蛉是一種重要的脈翅目天敵昆蟲,能夠有效地控制蚜蟲、蚧蟲、粉虱等農林害蟲,由于它的取食范圍廣、食量大、分布廣、數量多而深受國內外生防工作者的重視。大草蛉卵黃原蛋白與該天敵昆蟲營養生理和生殖特性緊密相關,因此,研究大草蛉卵黃原蛋白具有重要意義和應用價值。本發明首先在脈翅目天敵昆蟲大草蛉中發現、克隆了卵黃原蛋白基因,并對其編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及進化地位進行了分析,為Vg基因功能及大分子生物進化研究提供了新基因,為該重要天敵昆蟲大量繁育和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發明內容
本發明包括以下內容:
1.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編碼大草蛉卵黃原蛋白的多核苷酸分子SEQ ID N0.1,所述的多核苷酸分子包括與SEQ ID N0.1相符合的核苷酸序列以及與SEQ ID N0.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部分相符合并具有相似功能的片斷。
2.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蛋白質,所述的蛋白質包含與SEQ ID No.2氨基酸序列基本及部分相符合的氨基酸序列。
3.一種卵黃原蛋白基因應用的方法,包括通過監測卵黃原蛋白基因表達量,來研究卵黃原蛋白含量,從而研究卵黃原蛋白對昆蟲營養和生殖如產卵量影響的方法。
文中涉及氨基酸序列的地方使用“基本相符”這一術語是想包含那些不會導致卵黃原蛋白質生物活性降低的氨基酸序列上的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包括保守的氨基酸替代等。
有益效果
1.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編碼大草蛉卵黃原蛋白基因(csvg)及其所編碼的蛋白質。該基因為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中的首次報道,為進一步研究大草蛉卵黃原蛋白基因的表達、調控奠定了基礎;為研究卵黃原蛋白基因參與大草蛉生殖發育、為該重要天敵昆蟲大量繁育和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論指導;同時該基因功能及其編碼產物研究結果也可應用于其他天敵昆蟲營養和生殖方面的研究,為天敵昆蟲在生物防治以及害蟲的綜合防治中的利用提供理論基礎。
2.本發明提供了大草蛉卵黃原蛋白基因及其所編碼的蛋白質,該卵黃原蛋白基因為脈翅目昆蟲中首個被克隆的卵黃原蛋白基因,填補了脈翅目昆蟲卵黃原蛋白基因克隆的空白,也為研究大分子進化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下面將引用非限定性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實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2714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