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動機故障診斷方法和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22603.7 | 申請日: | 2013-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405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23 |
| 發明(設計)人: | 章健勇;許小穎;徐寅;蔣偉峰;高兢;孔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26 | 分類號: | G01M3/26;F02D45/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唐立;朱海煜 |
| 地址: | 201203 中國上海市張***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動機 故障診斷 方法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發動機控制技術領域,涉及發動機的電子控制系統策略,尤其涉及基于缸壓傳感器的發動機故障診斷方法和設備。
背景技術
傳統的汽油機采用火花點燃混合氣,然后進行火焰傳播的燃燒方式進行,發動機基本工作在當量混合氣的狀態下,發動機可能會因為爆震、維護保養出錯等問題導致燃燒室漏氣的故障狀態出現,傳統的發動機遇到燃燒室漏氣的狀況時,依靠發動機控制器往往無法立即診斷得知,如果持續工作往往會加劇發動機的磨損,甚至導致發動機的損壞。
新型的均質壓燃發動機等由于需要對缸內燃燒過程進行更精確的控制,需要增加缸壓傳感器以實現對缸內燃燒過程的精確測量和控制。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至少一個,本發明提出基于缸壓傳感器對發動機燃燒室或者活塞環漏氣的故障診斷。
按照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基于缸壓傳感器的發動機故障診斷方法,其包括:
記錄發動機在工作循環內的進氣壓力和上止點的氣缸壓力;
將所述氣缸壓力除以所述進氣壓力得到第一壓力比;以及
將所述第一壓力和發動機的壓縮比進行比較,如果第一壓力和與所述發動機壓縮比之差的絕對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發動機的壓縮比的D%,則判斷發動機的相應氣缸存在燃燒室漏氣的狀態,否則,判斷發動機的相應氣缸不存在燃燒室漏氣的狀態。
按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發動機故障診斷方法,其中,還包括:判斷點火角和上止點之間的關系,并且如果點火角一直發生在上止點之前,則將點火角推遲到上止點之后,然后再進行所述記錄步驟。
在之前所述實施例的發動機故障診斷方法中,還包括:如果點火角一直發生在上止點之前,在將點火角推遲到上止點之后的同時修改發動機的噴油控制和/或節氣門控制以使發動機轉矩輸出維持不變。
在之前所述實施例的發動機故障診斷方法中,優選地,8%≤D%≤10%。
優選地,在所述方法的實施過程中,保持發動機的穩定工況。
優選地,在所述記錄步驟中,使用一個工作循環內的進氣壓力平均值作為所述進氣壓力。
優選地,所述發動機的壓縮比為混合氣的絕熱指數k所對應的壓縮比。
其中,氣缸內的混合氣的絕熱指數k可以為1.4。
按照本發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種基于缸壓傳感器的發動機故障診斷設備,其包括:
壓力記錄部件,其記錄發動機在工作循環內的進氣壓力和上止點的氣缸壓力;
第一壓力比計算部件,其將所述氣缸壓力除以所述進氣壓力得到第一壓力比;以及
故障判斷部件,其將所述第一壓力和發動機的壓縮比進行比較,如果第一壓力和與所述發動機壓縮比之差的絕對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發動機的壓縮比的D%,則判斷發動機的相應氣缸存在燃燒室漏氣的狀態,否則,判斷發動機的相應氣缸不存在燃燒室漏氣的狀態。
按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發動機故障診斷設備,還包括:
點火角判斷和調節部件,其判斷點火角和上止點之間的關系,并且如果點火角一直發生在上止點之前,則將點火角推遲到上止點之后。
按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發動機故障診斷設備,還包括控制部件,其用于修改發動機的噴油控制和/或節氣門控制以使發動機轉矩輸出維持不變。
優選地,8%≤D%≤10%。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是,可以及時并準確地診斷發動機的燃燒室漏氣相關故障,提高了發動機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附圖說明
從結合附圖的以下詳細說明中,將會使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及優點更加完全清楚,其中,相同或相似的要素采用相同的標號表示。
圖1是按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基于缸壓傳感器的發動機故障診斷方法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介紹的是本發明的多個可能實施例中的一些,旨在提供對本發明的基本了解,并不旨在確認本發明的關鍵或決定性的要素或限定所要保護的范圍。容易理解,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在不變更本發明的實質精神下,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換的其他實現方式。因此,以下具體實施方式以及附圖僅是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示例性說明,而不應當視為本發明的全部或者視為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2260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層材料和容器以及制造容器的方法
- 下一篇:硬膜外導管固定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