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固定化微生物溢油修復劑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016817.3 | 申請日: | 2013-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239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慶國;劉梅;胡海燕;趙晟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海洋學院 |
| 主分類號: | C12N11/14 | 分類號: | C12N11/14;C12N11/10;C02F3/34;C01B31/08;C12R1/01;C02F101/32;C02F103/08 |
| 代理公司: | 寧波誠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衛 |
| 地址: | 316004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固定 微生物 溢油 修復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石油及石油產品污染的生物修復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以海藻酸鈉-氯化鈣-稻草秸稈基活性炭為包埋固定化材料的固定化微生物溢油修復劑的制備方法,用于石油及石油產品污染海洋的微生物修復。
背景技術
隨著海上石油開發和海上運輸業的發展,由于井噴、運輸船舶的石油泄漏、撞沉船以及輸油管道的泄漏等造成的溢油事故頻發。溢油事故發生后,雖經物理方法(如圍欄回收等)、化學方法(噴灑消油劑等)可清除部分表面溢油,但殘存的石油烴長期滯留在海洋環境中,對海洋生態系統及人體健康會造成巨大的持久性損害(Pelletier?E,Delille?D,Delille?B.Crude?oil?bioremediation?in?sub-Antarctic?intertidal?sediments:chemistry?and?toxicity?of?oiled?residues[J].Mar.Environ.Res.,2004,57(4):311-327.)。
目前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復技術主要以微生物修復為主(夏文香,林海濤,張英,等.海上溢油的污染控制技術[J].青島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4,25(1):54-57.)。國內外研究者發現在海水和淡水中生長有200多種烴類降解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及藻類,其密度及繁殖速度與水域的油污染程度密切相關(Fingas?M.The?Basic?of?Oil?Spill?Clean?up(2ndedition)[M].USA:Lewis?Publishers,2001,39-50.)。微生物治理技術是國際上公認的高效修復石油污染的新技術,基于微生物能適應各種復雜的生態環境,其繁殖代謝能力極強,能快速降解石油中各種有毒物質,而且具有價格低廉、環境友好等諸多優勢(Harayama?S,KasaiY,Hara?A.Microbial?communities?in?oil-contaminated?seawater[J].Curr.Opin.Biotechnol.,2004,15(3):205-214.)。采用該技術處理物理和化學方法無法清除的溢油是恢復生態環境的最佳途徑,對保護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維持海洋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加入適當的微生物治理石油污染就被認為是一個有力的策略(Atlas?RM.Petroleum?biodegradation?and?oil?spill?bioremediation[J].Mar.Pollut.Bull.,1995,31(4-12):178-182.),在野外試驗中成功的例子如:1990年利用Alpha?BioSea處理德克薩斯州海岸的原油泄漏,2000年利用Terra-zyme(TM)處理日本Nakhodka港口原油泄漏(MakiH,HirayamaN,HiwatariT,etal.Crude?oil?bioremediation?field?experiment?in?the?sea?of?Japan[J].Mar.Pollut.Bull.,2003,47(1-6):74-77.),1989年夏到1991年應用投加營養劑和高效烴降解菌對阿拉斯加Exxon?Valdez王子海灣由于油輪泄露造成的污染進行的處理等,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Atlad?RM.Bioremediation?of?Petroleum?Pollutants[J].Int.Biodeter.Biodegrad.,1995,35(3):317-32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海洋學院,未經浙江海洋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1681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