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車門內扣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705363.1 | 申請日: | 2012-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810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24 |
| 發明(設計)人: | 范興佳;鐘益林;代軍;蘇鋒武;王春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5B5/00 | 分類號: | E05B5/00;F21V33/00;F21V13/02;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6083***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門 內扣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車門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門內扣手。
背景技術
目前,在黑暗的環境中乘員需要摸索到車門內扣手才能打開車門,或者需要開啟另外的照明設備才能看清車門內扣手的所在,這對乘員造成不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一,提供一種可以均勻發光的車門內扣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門內扣手,包括殼體及位于殼體內的發光模組,所述發光模組包括均光膜、導光板、反光膜、及LED光源,所述均光膜、導光板、反光膜由車輛內部向車輛外部的方向依次疊加設置,所述LED光源位于所述導光板的側面。
優選地,所述殼體包括前殼及后殼,所述前殼和后殼卡合固定。
優選地,所述后殼通過樞軸安裝于車門內護板上,所述后殼由樞軸分成用于操作的扣手部和樞轉部,在所述樞轉部上設有與所述LED光源連接的接插件,所述接插件與由車門內護板引出的導線連接,該導線在接插件與車門內護板之間留有余量。
優選地,所述前殼包括發光區域和不發光區域,所述發光模組與發光區域對應。
優選地,所述前殼的發光區域設有半透光薄膜。
優選地,所述導光板朝向LED光源的側面設有鋸齒。
優選地,所述均光膜包括相互疊加的擴散膜和偏光膜。
優選地,所述偏光膜包括相互疊加的縱向偏光膜和橫向偏光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LED光源發出的光線射入導光板,經由反光膜、導光板的反射,光線穿過均光膜再從外殼射出,使車門內扣手發光,并且發光均勻美觀。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門內扣手的分解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門內扣手安裝于車門內護板上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前殼立體示意圖。
圖4是圖2的車門內扣手的A-A剖面局部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導光板的示意圖。
圖6是從圖1的箭頭B方向看的安裝有樞軸、接插件的后殼示意圖。
圖中標記:
1-??殼體、11-前殼、111-卡槽、12-后殼、121-卡扣、122-扣手部、123-樞轉部、
2-??發光模組、21-均光膜、211-擴散膜、212-偏光膜、2121-縱向偏光膜、2122-橫向偏光膜、22-導光板、221-鋸齒、222-表面、223-側面、23-反光膜、24-LED光源、
3-??接插件、
4-??車門內護板、
5-??樞軸、51-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參閱圖1-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門內扣手,包括殼體1及位于殼體1內的發光模組2,所述發光模組2包括均光膜21、導光板22、反光膜23、及LED光源24,所述均光膜21、導光板22、反光膜23由車輛內部向車輛外部的方向依次疊加設置,所述LED光源24位于所述導光板22的側面。
參閱圖1,為車門內扣手的分解示意圖。在一實施方式中,殼體1包括位于前側的前殼11及位于后側的后殼12,前殼11和后殼12卡合固定,這里前側和后側是相對于車門內護板4來說的,見圖2,為車門內扣手安裝于車門內護板4上的示意圖,沿圖紙垂直向外的方向為車輛內部方向,沿圖紙垂直向內的方向為車輛外部方向。具體地,前殼11的邊緣內側設有卡槽111(參見圖3),后殼12的邊緣外側設有卡扣121,通過卡扣121卡設于卡槽111內從而可以將前殼11、后殼12固定成一個整體,固定后的前殼11和后殼12之間具有容納空間,以容納后述的發光模組2。可替換的,卡槽111和卡扣121的位置可以互換,例如在前殼11上設置卡扣、在后殼12上設置卡槽。
在一實施方式中,前殼11由透明材料作為基材,并將基材處理成發光區域和不發光區域(未示出),發光模組的形狀、大小與發光區域對應。不發光區域是通過IML技術(模內鑲件注塑)覆蓋相應圖案而形成。然后,在作為發光區域的未覆蓋相應圖案的部分內側噴涂或電鍍上半透光薄膜(未示出),使得車門內扣手在發光時呈現發光的效果,而在不發光時呈現普通的噴涂或電鍍效果。另外,后殼12可以只采用現有常規的噴涂或電鍍方式。
參閱圖4,為圖2的車門內扣手的A-A剖面局部示意圖。導光板22相對的兩表面222分別與反光膜23、均光膜21相貼合,并疊加在一起被夾設在前殼11、后殼12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70536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電熱陶瓷花盆
- 下一篇:多功能農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