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復合式車用駕駛室懸置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32005.2 | 申請日: | 2012-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4445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2 |
| 發明(設計)人: | 丁渭平;楊明亮;陳亮;吳昱東;丁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2D33/10 | 分類號: | B62D33/10;F16F13/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專利事務所 51208 | 代理人: | 林毓安 |
| 地址: | 61003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 式車用 駕駛室 懸置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車輛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駕駛室懸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階段,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不斷增強,車輛駕駛室內的聲學與振動舒適性愈來愈引起廣泛關注,已演變為重要的整車性能指標,成為技術競爭的新焦點。而作為重要的減隔振裝置,駕駛室懸置廣泛應用于各類中、重型汽車及工程機械中,對抑制駕駛室結構振動以及因結構振動而引發的聲輻射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駕駛室懸置是指由彈性阻尼元件構成懸置單元,將駕駛室懸置于車架之上的振動控制系統。傳統的車用駕駛室懸置單元,根據其所采用彈性元件的不同,可分為:金屬彈簧懸置、空氣彈簧懸置、液壓懸置、橡膠懸置等。無論何種具體類型,其工作原理均單純立足于經典振動理論的“質量——彈簧——阻尼器”模型,并由于實際車型駕駛室系統及其相關元件的質量分布、空間布置與運動關系存在諸多限制,制約了懸置單元有效作用頻帶的合理設置。具體體現為高、低頻帶隔振能力難以兼顧(現實情況下,往往是犧牲其高頻隔振能力,這對車內聲環境的改善更為不利),同時難以實現對共振峰值的選擇性抑制,無法滿足車輛用戶日益苛刻的聲學與振動舒適性要求??梢灶A見,傳統駕駛室懸置單元終將無法適應整車匹配的技術條件,突破傳統工作原理對其實施革新勢在必行。
陳言平的實用新型專利“一種重型卡車車身前懸置結構(201020542714)”,斯特范·德肖伊寧克的實用新型專利“座椅懸置裝置(99811295)”,等等,其工作原理及結構型式均未脫離上述傳統懸置單元的范疇。而陳源等人的實用新型專利“一種車用周期性阻尼結構及其減振降噪方法(200910061996.6)”,雖涉及聲子晶體這一新型聲學功能材料的應用,但與本實用新型(實用新型)相比,其僅以固相介質構造減振實體,且未考慮復式周期結構與缺陷態的利用?!@種結構型式及工作原理上的單一性,大大削弱了結構功能的多樣性、集成性與可設計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復合式車用駕駛室懸置設備,它能有效地解決懸置單元高、低頻帶隔振能力難以兼顧的問題。它將聲子晶體能帶結構理論引入到懸置單元的工作原理設計中,利用彈性波在周期介質中傳播的禁帶特性來達到頻帶隔振的目的,并以氣/液/固三相介質組分構造復式周期結構以實現高、低頻帶隔振能力的獨立與靈活設計。另一方面,通過在周期介質中合理布置缺陷態以構成彈性波波導,引導振動能量以彈性波的形式傳播至專設的動力吸振構造,從而實現對共振峰值的選擇性抑制。
以期在車輛用戶日益苛刻的聲學與振動舒適性要求下,更好地適應整車匹配技術條件。具體需要解決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突破傳統工作原理,提出一種全新的車用駕駛室懸置單元結構型式,以化解傳統懸置單元高、低頻帶隔振能力難以兼顧的矛盾;
所提出的懸置單元結構型式,能夠實現對共振峰值的選擇性抑制;
所提出的懸置單元結構型式,具有較強的整體性,便于制造并免于特殊維護。
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構思達到其技術目的:
一種復合式車用駕駛室懸置設備,包括帶固定螺栓的上連接板、帶固定螺栓的下連接板和與下連接板接觸的彈性基體層,其特征在于:懸置裝置彈性基體為分層結構,該層結構包括帶周期布置凹槽的彈性基體層,以及設有充液型腔的中間層,氣穴和充液型腔均為多層疊加構成,氣穴以空間點陣形態,周期性地排布于由彈性基體層構成的固態基體中;對應于基體中部的呈放射狀的充液型腔的每一放射方向的基體周邊設有一個帶質量塊的懸臂。
所述的氣穴深度為彈性基體層高度的五分之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交通大學,未經西南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3200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單晶片壓電片式振動擾流片裝置
- 下一篇:攝像鏡頭和攝像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