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單缸單頂置凸輪軸發動機進氣相位連續可調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25272.2 | 申請日: | 2012-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6809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06 |
| 發明(設計)人: | 張力;江亮;王海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1L1/348 | 分類號: | F01L1/348;F01L1/356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 50211 | 代理人: | 譚小容 |
| 地址: | 400044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單缸單頂置 凸輪軸 發動機 相位 連續 可調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的配氣機構,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單缸單頂置凸輪軸發動機的進氣相位連續可調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眾多汽車企業的多缸車用汽油機越來越多地采用了發動機可變配氣正時機構(VVT,Variable?Valve?Timing),多缸汽油機安裝可變配氣正時系統可有效地提高發動機功率、降低油耗與排放,是目前多缸汽油機的主流技術之一。能夠實現可變配氣正時的機構有很多,其中尤以葉片式連續可變配氣正時機構應用最為廣泛,國內多家汽車企業的多款發動機都配備了該項技術,其他汽車企業也在競相發展自己的可變配氣正時機構。
葉片式連續可變配氣正時機構除了在多缸發動機上得到了廣泛地應用,在單缸發動機上也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但是,在單缸發動機上應用該項技術主要面臨以下技術問題:單缸發動機多數采用單頂置凸輪軸,進排氣凸輪都裝于同一根軸上,如果要進行相位調節就要求進排氣凸輪之間能夠相對轉動。
中國國家專利網站上公開了一種名為“一種發動機單頂置凸輪軸進氣相位連續可變機構”的專利(ZL200920293902.3),該結構采取將凸輪軸分成進、排氣凸輪軸兩段,將相位調節器布置在進、排氣凸輪中間的方案,可以滿足進排氣凸輪之間相互轉動的要求。但對部分單缸汽油機而言,氣缸蓋結構較為緊湊,限制了相位調節器的布置,通常需要對氣缸蓋主體結構進行大的改動才能順利加裝,相需要對于氣缸蓋模具進行重新設計,增加了模具成本與設計周期;對于一些尺寸較小的氣缸蓋來說,根本無法加裝相位調節器總成。相反,在氣缸蓋鏈輪室內僅布置了鏈輪,空間相對充足且易于擴展,那么,可否將相位調節器布置在氣缸蓋的鏈輪室里,以解決相位調節器總成布置困難的問題呢?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在部分單缸單頂置凸輪軸發動機上布置葉片式可變配氣正時機構存在空間有限、布置困難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單缸單頂置凸輪軸發動機進氣相位連續可調機構,該機構可實現進氣相位的連續可調,并能夠合理利用氣缸蓋鏈輪室的空間進行相位調節器總成的布置,避免了將相位調節器總成布置在進排氣凸輪之間時受到氣缸蓋空間結構限制的問題,能夠在對發動機氣缸蓋改變較小的情況下實現葉片式連續可變配氣機構的布置,以擴大VVT技術的應用領域。
為此,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單缸單頂置凸輪軸發動機進氣相位連續可調機構,包括氣缸蓋(1)、相位調節器總成(2)、排氣凸輪軸(3)和進氣凸輪軸(4),關鍵在于:
所述氣缸蓋(1)包括位于左側的型腔(18)和位于右側的鏈輪室(11),在所述鏈輪室(11)的右側設置有凸輪軸支撐凸臺(12),在凸輪軸支撐凸臺(12)上設置有第一軸承座(13),在所述型腔(18)與鏈輪室(11)之間設置有第二軸承座(14),在所述型腔(18)的左側設置有第三軸承座(15);所述相位調節器總成(2)由外殼(5)、位于外殼(5)左側的正時鏈輪(8)、位于外殼(5)右側的端蓋(7)、以及設置在外殼(5)內的葉輪(6)組成;所述排氣凸輪軸(3)由從左到右依次同軸設置的排氣凸輪(34)、排氣軸頸(32)和法蘭盤(31)組成;所述進氣凸輪軸(4)由從左到右依次同軸設置的進氣軸頸(41)、進氣凸輪(42)和連接軸(43)組成;
所述排氣凸輪軸(3)的法蘭盤(31)與正時鏈輪(8)、外殼(5)以及端蓋(7)通過第一螺釘(10)固定連接成整體,并通過端蓋(7)右側的第二軸頸(72)支撐在第一軸承座(13)上、通過排氣凸輪軸(3)的排氣軸頸(32)支撐在第二軸承座(14)上;所述排氣凸輪軸(3)的內部開有貫通軸孔(35),所述進氣凸輪軸(4)的連接軸(43)穿過貫通軸孔(35)和正時鏈輪(8)后,通過第二螺釘(9)與葉輪(6)固定連接成整體,并通過進氣凸輪軸(4)的進氣軸頸(41)支撐在第三軸承座(15)上、通過葉輪(6)右側的第二軸孔(64)支撐在端蓋(7)左側的第一軸頸(71)上;所述貫通軸孔(35)的直徑、正時鏈輪(8)上供連接軸(43)通過的圓孔直徑大于連接軸(43)的直徑,所述葉輪(6)的左端面與正時鏈輪(8)滑動配合,葉輪(6)的右端面與端蓋(7)滑動配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大學,未經重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2527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發動機機油溫度控制系統及工程機械
- 下一篇:羽毛分離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