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中的擺線輸油泵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41023.8 | 申請日: | 2012-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579169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05 |
| 發明(設計)人: | 周明;烏江;牟學利;張衛軍;黃旭東;張秉鑒;謝之峰;黃金鵬;蘭旭東;岳志遠;胡陽;劉健;李炳河;陳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鑫亞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4C2/10 | 分類號: | F04C2/10;F04C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朱印康 |
| 地址: | 2520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壓 燃油 噴射 系統 中的 擺線 輸油泵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中的擺線輸油泵。
背景技術
汽車柴油發動機普遍存在低溫低速時啟動供油不足的問題,不能適用高壓燃油系統的需要,目前采用的機械式噴油系統的輸油泵,包括葉片泵、齒輪泵和柱塞泵,均存在壓力和流量脈沖大,噪音高,容積效率低,低速吸油性差等缺陷,導致國產汽車柴油發動機的排放達不到國際要求的歐Ⅲ甚至歐Ⅳ、歐Ⅴ標準。
擺線轉子泵是近幾年在低壓高速泵領域被廣泛推崇的型式,早期由于內外轉子需昂貴的轉子磨床加工難以被推廣。但隨著國內粉末冶金技術的發展,制造工藝得到解決,國內油泵行業在單體泵上也幾乎全部采用了擺線轉子泵,但現有的擺線轉子泵采用分體結構的泵體和從泵體內部經由的方式,因此泵的體積大,運轉不平穩,脈動大,噪聲大,易產氣穴,容積效率低。為解決上述問題,需要一種泵體為一體結構,從泵體底面軸向進油的擺線輸油泵。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背景技術所述的泵的體積大,運轉不平穩,脈動大,噪聲大,易產氣穴,容積效率低問題,提供一種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中的擺線輸油泵,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中的擺線輸油泵由輸油泵體1、外轉子2、內轉子3和十字節4組成,外轉子2置于輸油泵體1的泵體內腔101內,內轉子3在外轉子2內與輸油泵體1的內轉子軸102轉動連接,十字節4置于內轉子3的十字節安裝槽303內,其特征在于,輸油泵體1為包括泵體內腔101、內轉子軸102、低壓油腔103、高壓油腔104、進油孔105、進油接頭106、固定孔107和密封槽108的一體結構,在圓形的泵體內腔101內,內轉子軸102與泵體內腔101偏心并垂直置于泵體內腔101的底面上,泵體內腔101底面的圓心為O1,內轉子軸102在泵體內腔101底面上的圓心為O2,通過O2?的泵體內腔101底面半徑?O1A?的長度為r,O2偏離O1的距離為d,以泵體內腔101底面半徑?O1A為對稱軸,2個半月型凹槽對稱置于泵體內腔101底面上,半徑?O1A左側的凹槽為高壓油腔104,右側的凹槽為低壓油腔103,進油孔105在低壓油腔103內置于低壓油腔103底面的下端,進油孔105為穿透輸油泵體1底部的圓孔,進油接頭106置于輸油泵體1的背面,進油接頭106的內腔底部與進油孔105連通,進油接頭106的內腔壁為螺紋結構,圓環形的密封槽108置于輸油泵體1正表面上,3個固定孔107按旋轉對稱等間隔分布在輸油泵體1上;
所述O2偏離O1的距離d為泵體內腔101底面半徑?r的8~10%;
所述輸油泵體1采用粉末冶金技術加工;
所述外轉子2的結構為,外轉子外壁201為圓柱面,外轉子外壁201與泵體內腔101的內壁為間隙配合,外轉子內壁202為旋轉對稱的七瓣齒形柱面;所述內轉子3的結構為,內轉子外壁301為旋轉對稱的六瓣齒形柱面,內轉子3的中心為圓形的內轉子軸孔302,鼓形的十字節安裝槽303與內轉子軸孔302同心置于內轉子3的正面;鼓形的十字節4置于內轉子3的十字節安裝槽303內,十字節4通過中心的凸輪軸連接孔401與共軌泵的凸輪軸5連接,在外轉子2內,內轉子3通過內轉子軸孔302與輸油泵體1的內轉子軸102轉動連接,外轉子2和內轉子3互相偏心在輸油泵體1的泵體內腔101內構成一對偏心的內嚙合轉子作為產生油壓的工作元件;外轉子2和內轉子3的正表面低于輸油泵體1正表面0.03mm~0.07mm,輸油泵在工作時,在凸輪軸5的驅動下,內轉子3為主動轉子,外轉子2為從動轉子,內轉子3和外轉子2同向順時針旋轉,內轉子外壁301與外轉子內壁202之間通過齒瓣相互偏心內嚙合。
外轉子2和內轉子3均采用粉末冶金技術加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輸油泵體為一體結構,進油孔置于泵體底面,軸向進油,結構緊湊、體積小,不易產氣穴;外轉子和內轉子為七瓣齒形柱面與六瓣齒形柱面的偏心內嚙合結構,內轉子中心和外轉子中心偏離小,內外轉子同向旋轉,齒間形成獨立的油腔,工作循環過程中內轉子和外轉子的齒間保持相互嚙合,因此運轉平穩,脈動小,噪聲低,容積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中的擺線輸油泵結構示意圖;
圖2為輸油泵體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輸油泵體左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鑫亞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清華大學,未經山東鑫亞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4102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F04C 旋轉活塞或擺動活塞的液體變容式機械
F04C2-00 旋轉活塞式機械或泵
F04C2-02 .弧形嚙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圓弧形傳送運動,每個元件都具有相同數目的齒或齒的等同物
F04C2-08 .相互嚙合式,即帶有與齒輪機構相似的配合構件的嚙合
F04C2-22 .內軸式,與其配合元件在相互嚙合處具有同方向的運動,或其中的1個配合元件是固定的,內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更多的齒或齒的等同物
F04C2-24 .反向嚙合式的,即配合元件在相互嚙合處的運動方向相反
F04C2-30 .具有F04C2/02,F04C2/08,F04C 2/22,F04C 2/24各組中兩組或多組所包含的特征,或具有包含在這些組中的一個組的特征,并且配合元件之間具有其他形式的運動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