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及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157775.6 | 申請日: | 2012-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569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9 |
| 發明(設計)人: | 劉泓清;張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6/02 | 分類號: | B60R16/02;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遠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王學強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電機 控制器 冷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具有上述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的汽車。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世界范圍內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人們對汽車節能減排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純電動汽車以其低噪聲、無污染、能量來源多樣化、能量效率高的特點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從而推動了純電動汽車的加速發展。
在純電動汽車的結構設計中,電機控制器是純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之一,在使用的過程中,電機控制器的溫度會逐漸升高,嚴重時會影響電機控制器的工作性能,所以對電機控制器進行冷卻是十分必要的。在現有技術中,如圖1所示,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一般包括:外殼01、設置于外殼01上的進液管02和出液管04,還有與進液管02和出液管04均相通的多條冷卻通道03,冷卻液從進液管02進入該裝置后,在冷卻通道03內流通以達到對電機控制器的冷卻,最終從出液管04排出。
但是,目前的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的多條冷卻通道03一般都是并列排布,有的冷卻通道靠近進液管02的中心線,而有的距離進液管02的中心線較遠,這樣冷卻液從進液管02進入后,首先進入冷卻通道03與外殼01之間的冷卻水腔內,冷卻液從進液管02流入后具有一定流速和流向,所以流入靠近進液管02的中心線的冷卻通道內的冷卻液的流量比排入距離進液管02的中心線較遠的冷卻通道的冷卻液的流量大,這樣位置不同的冷卻通道內的冷卻液的流量不同,所以冷卻裝置的各個部位的冷卻效果不同,即冷卻效果不均勻。另外,冷卻裝置中進液管處的冷卻水腔的角落部位的冷卻液的流量往往較小,使得冷卻水腔的角落部位的冷卻效果較差。
綜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種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從而使其有效地解決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的冷卻通道內的冷卻液流量不均勻和進液管處的冷卻水腔的角落部位的冷卻液的流量較小,導致冷卻效果不均勻的問題,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該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的結構設計可以有效地解決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的冷卻通道內的冷卻液流量不均勻和進液管處的冷卻水腔的角落部位的冷卻液的流量較小,導致冷卻效果不均勻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的汽車。
為了達到上述第一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包括:外殼,設置于所述外殼上的進液管和出液管,設置于外殼內部的多條冷卻通道,且每條冷卻通道具有與進液管相連通的進液口和與出液管相連通的出液口,所述進液管的中心線兩側的所述冷卻通道的進液口距設置有所述進液管的外殼壁的距離沿遠離所述進液管的中心線的方向依次遞增。
優選地,上述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中,所述進液管的中心線兩側的所述冷卻通道的進液口距設置有所述進液管的外殼壁的距離沿遠離所述進液管的中心線的方向依次均勻遞增。
優選地,上述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中,所述出液管的中心線兩側的所述冷卻通道的出液口距設置有所述出液管的外殼壁的距離沿遠離所述出液管的中心線的方向依次遞減。
優選地,上述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中,所述出液管的中心線兩側的所述冷卻通道的出液口距設置有所述出液管的外殼壁的距離沿遠離所述出液管的中心線的方向依次均勻遞減。
優選地,上述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中,所述進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均設置于所述外殼的同一側壁上。
優選地,上述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中,所述外殼上設置有螺紋孔,所述進液管和出液管的安裝端設置有螺紋,所述出液管和進液管通過螺紋孔和螺紋配合安裝在所述外殼上。
優選地,上述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中,所述冷卻通道具體為U形通道。
優選地,上述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中,所述冷卻通道具體由所述外殼和設置于所述外殼內部的導流筋配合形成。
優選地,上述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中,所述導流筋通過焊接與所述外殼連接。
一種汽車,包括如上述任一項所述的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機控制器的冷卻裝置包括外殼,設置于所述外殼上的進液管和出液管,設置于外殼內部的多條冷卻通道,且每條冷卻通道具有與進液管相連通的進液口和與出液管相連通的出液口,其中,所述進液管的中心線兩側的所述冷卻通道的進液口距設置有所述進液管的外殼壁的距離沿遠離所述進液管的中心線的方向依次遞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15777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車輛救援及報警系統
- 下一篇:多功能環衛車座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