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適應無人越野平臺有效
| 申請號: | 201218007200.1 | 申請日: | 2012-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68435B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2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先越;王海泉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市五岳江山機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G1/16 | 分類號: | B64G1/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適應 無人 越野 平臺 | ||
本發明屬于無人運載平臺,具體涉及一種自適應無人越野平臺,提高了越障能力,解決了現場空中投放技術問題,降低了成本。該越野平臺包括車架(1)、擺臂連接軸(2)、擺臂(3)、車輪(4)和控制器;4根擺臂連接軸(2)一端分別固定安裝在兩個橫梁兩側底部,且兩兩同軸安裝,每個擺臂連接軸另一端伸出車架(1),兩個擺臂(3)一端依次套裝在擺臂連接軸伸出端,兩個擺臂(3)的另一端之間連接一個彈簧,每個擺臂(3各連接一個車輪,中間兩個擺臂(3)用彈簧連接;每個擺臂(3)封裝一個電機和一個變速齒輪組,車架(1)中部固定安裝有負載托盤(8),負載托盤(8)下方固定安裝吊艙(5),吊艙(5)內部用于安裝電池和控制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無人運載平臺,具體涉及一種自適應無人越野平臺。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無人運載平臺通常為履帶式和多輪并列式,如月球車、火星探測車及無人地面戰斗車。履帶式無人運載平臺能耗大、當履帶斷裂時難以現場修復,戰場適用性差,且越野性差。多輪并列式如美國洛馬公司無人地面戰斗車通常為主動式單擺臂6輪驅動,動作反應慢,結構復雜,價格昂貴,且不能空投。“好奇”號火星車采用固定式擺臂硬連接前后輪,后輪為單輪,前進越障性能好,但倒退越障能力差。因此現有的無人運載平臺行駛緩慢、不夠平穩、抗沖擊能力差,越障角度通常小于90度,越障能力差,難以適應野外戰場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適應無人越野平臺,提高了越障能力,解決了現場空中投放技術問題,戰場生存及適應環境能力強,提高了現場修復能力,減輕了重量,降低了成本。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適應無人越野平臺包括車架、擺臂連接軸、擺臂、車輪、電機、變速齒輪組、吊艙、負載托盤和控制器;車架為框架結構,該框架結構是由兩個橫梁和兩個縱梁構成,兩個橫梁橫截面的形狀為倒“U”形;所述擺臂為箱體結構,4根擺臂連接軸一端分別固定安裝在兩個橫梁兩側底部,且兩兩同軸安裝,每個擺臂連接軸另一端伸出車架,兩個擺臂一端依次套裝在擺臂連接軸伸出端,且兩個擺臂分居擺臂連接軸的軸線兩側,兩個擺臂的另一端之間連接一個彈簧,每個擺臂各連接一個車輪,中間兩個擺臂用彈簧連接;電機的輸出軸與變速齒輪組的輸入軸連接,變速齒輪組的輸出軸與車輪固定連接,每個擺臂封裝一個電機和一個變速齒輪組,車架中部固定安裝有負載托盤,負載托盤下方固定安裝吊艙,吊艙內部用于安裝電池和控制器,吊艙前部固定安裝有攝像頭和麥克,攝像頭和麥克分別與控制器連接。
所述車架的兩個縱梁為柔性梁。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發明采用了雙差動擺臂結構,提高了越障能力,實現了大角度攀越,越障角度大于90度,且可以翻越;
本發明雙擺臂的差動結構,提高了緩沖能力,解決了現場空中投放技術問題;
本發明雙擺臂的差動結構,解決了越障時平臺的相對平穩性,滿足了運載武器投射的要求,同時提高了整體車輛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自適應無人越野平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的左視圖;
圖4為本發明自適應無人越野平臺結構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自適應無人越野平臺包括車架1、擺臂連接軸2、擺臂3、車輪4、電機9、變速齒輪組13、吊艙5、負載托盤8和控制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市五岳江山機電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市五岳江山機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80072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