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核處理器軟錯誤壓力測試程序生成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584290.X | 申請日: | 2012-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024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2 |
| 發明(設計)人: | 喻之斌;須成忠;卓文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6F11/36 | 分類號: | 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進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宋鷹武 |
| 地址: | 518055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核 處理器 錯誤 壓力 測試 程序 生成 系統 方法 | ||
1.一種多核處理器軟錯誤壓力測試程序生成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代碼產生器:根據預設的控制參數自動產生多核處理器體系結構弱點因子極限測試程序;
多核處理器模擬器:接收代碼產生器產生的多核處理器體系結構弱點因子極限測試程序,運行所述極限測試程序產生體系結構弱點因子值;
仲裁模塊:根據多核處理器模擬器產生的體系結構弱點因子值,判斷代碼產生器產生的多核處理器體系結構弱點因子極限測試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機器學習模塊:集成有遺傳算法工具,用于在仲裁模塊判斷代碼產生器產生的多核處理器體系結構弱點因子極限測試程序不符合要求時,運行所述遺傳算法工具,所述工具優化代碼產生器的控制參數,使體系結構弱點因子值達到最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核處理器軟錯誤壓力測試程序生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碼產生器能自動優化其控制參數以使多核處理器體系結構弱點因子值達到最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核處理器軟錯誤壓力測試程序生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影響因子包括長延遲操作指令、指令并行處理和指令延遲、指令類型組合、前端指令缺失、緩存覆蓋率和操作參數設定,以及共享存儲器的一致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核處理器軟錯誤壓力測試程序生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碼產生器加載控制參數產生多核處理器體系結構弱點因子極限測試程序,所述控制參數加載和產生在內存中完成,所述加載采用間隔性的指令加載技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核處理器軟錯誤壓力測試程序生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碼產生器向其內存寫入數據的循環程序的規模小于重排序緩存(ROB)大小的1.2倍。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核處理器軟錯誤壓力測試程序生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遺傳算法工具優化的控制參數包括指令組合、指令依賴距離、長延遲算法所占比重、關聯指令鏈的平均長度、寄存器的使用、與二級緩存未命中相關的指令、隨機種子、共享數據和代碼產生器開關。
7.一種多核處理器軟錯誤壓力測試程序生成方法,包括:
步驟a:加載代碼產生器預設的控制參數,使代碼產生器產生多核處理器體系結構弱點因子極限測試程序;
步驟b:在多核處理器模擬器上運行多核處理器體系結構弱點因子極限測試程序,生成該體系結構弱點因子值;
步驟c:判斷代碼產生器產生的多核處理器體系結構弱點因子極限測試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將測試程序的方案反饋到機器學習模塊,機器學習模塊運行遺傳算法工具來優化代碼產生器的控制參數,并重新轉入步驟a,如果符合要求,將本次生成的多核處理器體系結構弱點因子極限測試程序作為多核處理器極限測試程序。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多核處理器軟錯誤壓力測試程序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a中,根據多核處理器體系結構弱點因子的影響因子確定預設的控制參數,所述影響因子包括長延遲操作指令、指令并行處理和指令延遲、指令類型組合、前端指令缺失、緩存覆蓋率和操作參數設定,以及共享存儲器的一致性。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多核處理器軟錯誤壓力測試程序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參數加載和產生在內存中完成,所述加載采用間隔性的指令加載技術。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多核處理器軟錯誤壓力測試程序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c中,所述遺傳算法工具優化的控制參數包括指令組合、指令依賴距離、長延遲算法所占比重、關聯指令鏈的平均長度、寄存器的使用、與二級緩存未命中相關的指令、隨機種子、共享數據和代碼產生器開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84290.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