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激光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72832.1 | 申請日: | 2012-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04536B | 公開(公告)日: | 2016-11-09 |
| 發明(設計)人: | 朱景雷;朱鈞;李群慶;姜開利;馮辰;金國藩;范守善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S3/08 | 分類號: | H01S3/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區清***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激光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激光器。
背景技術
目前,各類激光器已廣泛應用于軍事、民用和科學研究等領域。然而,由于大多數激光器(特別是高功率激光器)產生的模式是多模,其光束發散角大,光束中心的光強并不非常明顯地高于光束邊緣的光強,光束的穩定性也較差。采取“小孔光闌”限模法、“軟邊光闌”選模法等雖可得到基橫模,卻又使激光的功率大大下降,效率很低,效果并不理想。
通過在激光器的諧振腔內設置特定厚度的相位片,利用光束相干疊加的原理,可以獲得光束發散角較小、光強強度較大的激光束。然而,該種激光器仍存在著某些不足之處,如激光束的中心光斑的尺寸還不夠小,功率密度尤其是中心功率密度不夠大,遠距離傳輸時損耗較高等。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獲得具有較小光束發散角、較長焦深、較高功率密度、遠距離傳輸時較小損耗的激光束的激光器。
本發明提供一種激光器,其包括一全反鏡、一輸出鏡、一放電管和一工作介質,其中,所述全反鏡和輸出鏡分別設置于所述放電管的兩端,由所述全反鏡、輸出鏡和放電管組成一諧振腔,所述工作介質填充于所述諧振腔內,所述全反鏡具有一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上設置有微結構,所述微結構包括至少一個凹環。
進一步地,所述微結構包括多個同心且間隔設置的凹環。
進一步地,所述微結構包括一個凹孔及至少一個與所述凹孔同心且間隔設置的凹環。
進一步地,所述微結構包括一個凹孔及多個與所述凹孔同心且間隔設置的凹環。
進一步地,所述凹環的深度及寬度均在0.5λ~2λ之間;所述凹孔的深度及直徑均在0.5λ~2λ之間;任意兩個相鄰的所述凹環之間的間距均在0.5λ~2λ之間;其中,λ為所述激光器的工作波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優點:第一,利用本發明的激光器獲得的激光束,其光斑直徑非常小,達到微米級;第二,利用本發明的激光器獲得的激光束,其功率密度大,尤其是其中心功率密度更大,因此可廣泛應用于切割、焊接等工業加工中;第三,利用本發明的激光器獲得的激光束,其具有很長的焦深,因此在遠距離傳輸時損耗較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激光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提供的激光器中的全反鏡的平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激光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激光器中的全反鏡的平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激光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三提供的激光器中的全反鏡的平面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四提供的激光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四提供的激光器中的全反鏡的平面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未經清華大學;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7283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抗紫外線的工程用竹板材
- 下一篇:紙管剖切機的切刀調節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