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制備單根超長Cu納米線并測量其電學性能的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523764.X | 申請日: | 2012-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316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0 |
| 發(fā)明(設計)人: | 朱開貴;王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1D5/00 | 分類號: | D01D5/00;G01R3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超長 cu 納米 測量 電學 性能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專利屬于微電子電路和器件領域,涉及一種通過靜電紡絲技術制備單根超長銅納米線,并簡單有效地制備電極用于測量其電學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術
靜電紡絲技術是目前制備納米纖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由于其能簡單、直接、連續(xù)制備聚合物、金屬及其氧化物納米纖維,因而成為國內(nèi)外的研究熱點。靜電紡絲的基本裝置(圖1)由高壓電源、微量泵、注射器、針頭、收集裝置五部分組成。其原理是對聚合物溶液或熔體施加幾千到幾萬伏高壓靜電,當聚合物溶液或熔體內(nèi)的電場力克服其表面張力時,在電場力作用下噴射形成一股穩(wěn)定的射流,隨著射流的牽伸與分裂,最后溶劑揮發(fā)或熔體固化后,高聚物纖維沉落在收集板上形成類似無紡布的微納米纖維材料。
發(fā)明目的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通過特定的收集方法結合靜電紡絲技術制備單根超長Cu(NO3)2/PVA前驅納米纖維,隨后對前驅納米纖維進行適當?shù)臒崽幚淼玫絾胃LCu納米線,最后在納米線兩端制備電極用于測量其電學性能。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制備單根超長Cu納米線的方法、并簡單有效地在其兩端制備電極用于測量其電學性能的方法。
(1)單根超長Cu(NO3)2/PVA前驅納米纖維的制備
配制一定濃度的Cu(NO3)2/PVA前驅溶液,將溶液裝入靜電紡絲裝置中的注射器中,在針頭和收集板之間加高壓電紡。將一塊間距為1.7cm的U型(圖2)銅片放在針頭下方的收集板上收集紡絲2秒鐘,即可得到一根超長Cu(NO3)2/PVA的前驅納米纖維橫在銅片兩端(圖3),然后用一片寬度為1.5cm左右、帶有刻痕的載玻片將前驅納米線收集到刻痕旁邊(圖4)。
(2)單根Cu納米線的制備
將(1)中得到的前驅納米線(直徑約500nm,長度約1.5cm)先在空氣中進行第一次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以2℃/min的升溫速率加熱到350℃保溫30min,再讓其自然冷卻至室溫。隨后將得到的納米線(直徑約300nm,長度約1.5cm)在H2氣氛中進行第二次熱處理,熱處理條件為:以2℃/min的升溫速率加熱到400℃保溫30min,再讓其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可得到單根超長Cu納米線(直徑約100nm,長度約1.5cm)。
(3)單根Cu納米線兩端電極的制備
(2)中得到的Cu納米線直徑在100nm左右,肉眼無法看見,但是由于收集時讓納米線收集在了一個可以用肉眼看見的刻痕旁邊(圖4),所以我們只需要在刻痕兩端滴上適量導電銀膠即可制備電極。
(4)測量電學性能。用專業(yè)儀器測量單根Cu納米線的電學性能。
附圖說明
圖1表示靜電紡絲裝置;
圖2表示U型銅片俯視圖;
圖3表示前驅納米線橫跨在U型銅片兩端;
圖4表示載玻片上收集到的前驅納米纖維。其中白線為刻痕,黑線為納米纖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操作過程,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本實施例包括以下步驟:
(1)Cu(NO3)2/PVA前驅液的制備
將0.3gPVA(聚乙酸乙烯酯,Mw=89,000~98,000,Aldrich)加入3.45g去離子水中,在80℃下用磁力攪拌機攪拌2h之后加入0.56g?Cu(NO3)2(Mw=187.56,Aldrich),再攪拌8h得到Cu(NO3)2/PVA前驅液。
(2)靜電紡絲過程
紡絲過程中,針頭型號為6號針頭,外徑0.6mm,收集板為鋁箔。針頭到收集板距離為18cm,電壓為20KV。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jīng)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2376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新型裝載機后視鏡支架
- 下一篇:一種汽車天窗未關提醒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