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香精香料中四種禁用成分含量的測定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92421.1 | 申請日: | 2012-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446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27 |
| 發明(設計)人: | 張洪非;唐綱嶺;邊照陽;陳再根;劉洋;楊飛;劉楠;劉珊珊;李中皓;姜興益;孫瑩瑩;邢軍;胡清源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煙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1N30/02 | 分類號: | G01N30/02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民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姜振東 |
| 地址: | 450001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香精香料 中四種 禁用 成分 含量 測定 方法 |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香精香料的理化檢驗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香精香料中四種禁用成分馬兜鈴酸、水楊酸、正二氫愈創酸和鄰氨基苯甲酸肉桂酯含量的測定方法,
背景技術
馬兜鈴酸是碳環芳香族酸性化合物,基本骨架構成為蒽菲型結構,主要存在于馬兜鈴科植物中。早期發現該類物質具有抗腫瘤活性、抗感染及增強吞噬細胞活性等作用。隨著研究的深入,馬兜鈴酸類物質已被證實具有腎毒、致癌和致基因突變作用。馬兜鈴酸與腎病討論由來已久,1964年我國吳松寒首次報道了兩例病人因服用大劑量木通(含馬兜鈴酸)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此后陸續有相關的報道,但未引起廣泛關注。1993年,比利時學者Vanherweghem等首先發現2例女性服中草藥減肥治療后,出現慢性腎損害,病理組織學證實為快速進展的腎間質纖維化,經薄層色譜儀分析發現減肥膠囊中含馬兜鈴酸(aristolochic?acid,AAs)。至1998年歐洲已有100余人因服該減肥藥導致慢性腎損害,其中1/3已接受腎移植;1999年英國報道了兩例因攝入木通而導致的晚期腎衰竭病例。由于有了這些病例,國內外才提出禁止馬兜鈴酸在藥品和食品中使用的相關政策。從1999年7月29日,英國宣布禁止銷售和使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2000年6月9日,美國藥品與食品管理局(FDA)在至今未收到類似不利事件報告的情況下,命令停止進口、制造和銷售已知含有和懷疑含有馬兜鈴酸的原料和成品,導致多達70余種中藥被列入黑名單。2000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簡稱WHO)在其藥物通訊中發出類似警告,西班牙、奧地利、埃及、馬來西亞、菲律賓、日本等國紛紛效仿。2003年4月,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tate?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簡寫為SDA)取消了木通的藥用標準。2004年8月又取消了廣防己、青木香的藥用標準,并對含馬兜鈴、尋骨風、天仙藤和朱砂蓮的中藥制劑嚴格按處方藥管理。
水楊酸是一種植物激素,對植物生長發育過程及植物抗藥性方面有調控作用,可以延緩多種果實成熟衰老進程。而且水楊酸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在醫藥化工中用于消毒和治療各種慢性皮膚病。另外,水楊酸還具有去角質、促進皮膚代謝的功效,在化妝品行業中也廣泛使用。但是水楊酸在人體內會氧化為草酸,引起中毒,被列為食品禁用防腐劑。而且水楊酸對皮膚具有刺激性,嚴重可導致皮炎。對眼睛刺激性大,其半數致死量LD50(大鼠,口服)為891?mg/kg;LD50(肌肉,靜脈注射)為500?mg/kg。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美國皮膚病學會認為水楊酸的外用安全濃度是0.5-2.0?%。中國食品藥品管理局也規定了護膚品中水楊酸的上限為2?%。
正二氫愈瘡酸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包括抑制脂氧化酶、乳頭狀瘤病毒、單純皰疹病毒、HIV及降血糖作用、人腦惡性膠質瘤的治療作用。Larreatridentate?Coville灌木的葉子、莖被制作成膠囊,發現早期被應用到膳食中。然而,在飲用了含有正二氫愈瘡酸的茶葉或是食用了含有5–10%干重的正二氫愈瘡酸膠囊后,出現了非感染性肝炎的病例,同時研究報告結論表明過量攝入正二氫愈瘡酸會導致腎損傷。通過機理方面的研究表明,正二氫愈瘡酸作為抗氧化劑,?其具有治療優勢。但是其他一些報告也顯示出正二氫愈瘡酸作為抗氧化劑具有潛在的毒性、致癌性和致突變性。在最近的一些研究發現:在低劑量的測試中,正二氫愈瘡酸對DNA的合成有優先的抑制作用;在高劑量的測試中,對蛋白質的合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鄰氨基苯甲酸肉桂酯具香脂膏香、水果香氣,帶棕褐色粉末。略帶棕色粉狀體。有似葡萄糖的果香和膏香。熔點大于60℃;d?1.18(15.5℃);沸點332℃/105。在60多年前此化合物已用于食品和日化用品的加香,此化合物已經被認證對公眾健康無害的人造香味料。但是鄰氨基苯甲酸肉桂酯可燃,燃燒可形成有毒的氮氧化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煙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未經國家煙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9242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