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煙氣除塵脫硫脫硝工藝及其專用設備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54525.3 | 申請日: | 2012-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741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袁長勝;程曉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中顯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0/00 | 分類號: | B01D50/00;B01D53/79;B01D53/6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邱興天 |
| 地址: | 225008 江蘇省揚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煙氣 除塵 脫硫 工藝 及其 專用設備 | ||
1.一種煙氣除塵脫硫脫硝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
(1)煙氣首先進入余熱利用器進行換熱降溫,使煙氣溫度降至150~180℃左右,降溫后的煙氣進入布袋除塵器,對煙氣中的粉塵分離,使煙氣中粉塵濃度降低至30mg/m3;
(2)再向煙氣中加入強氧化劑,氧化后的煙氣進入到旋流雙超重力床或靜態旋流器,或在旋流雙超重力床或靜態反應器內氧化,與噴淋的堿液在旋流雙超重力環境下強烈反應,吸收煙氣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生成含硝酸鹽、亞硝酸鹽、硫酸鹽、亞硫酸鹽的富液;
(3)富液從旋流雙超重力床自流去循環液槽,再由循環液泵加壓送入旋流雙超重力床或靜態旋流器中循環噴淋;
(4)經旋流雙超重力床或靜態旋流器洗滌后的煙氣經除霧除PM2.5裝置除霧后為凈煙氣,去煙囪達標排放。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煙氣除塵脫硫脫硝工藝,其特征在于:富液中硝酸酸、亞硝酸鹽、硫酸鹽、亞硫酸鹽的濃度升高,排放部分廢液到氧化槽,同時向氧化槽中鼓入壓縮空氣,使氧化槽中的廢液氧化,生成硝酸鹽和硫酸鹽,降低廢液的COD值,再由廢液泵送去污水處理系統。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煙氣除塵脫硫脫硝工藝,其特征在于:通過循環液槽中的pH值和/或進出口酸氣濃度控制向系統中加入配堿槽配制的新堿,以滿足系統運行所需的堿液量。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煙氣除塵脫硫脫硝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強氧化劑為臭氧、次氯酸鈉、亞氯酸鈉或雙氧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煙氣除塵脫硫脫硝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堿液為鈉堿、氨、氧化鎂或氫氧化鎂、氧化鈣或氫氧化鈣、海水。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煙氣除塵脫硫脫硝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堿液為鈉堿,鈉堿吸收煙氣中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后生成硫酸鹽,加入氫氧化鈣漿液反應生成硫酸鈣沉淀及堿液,堿液去吸收系統循環利用,沉淀外排脫水處理。
7.權利要求1所述的煙氣除塵脫硫脫硝工藝的專用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熱利用器(2)、布袋除塵器(3)、旋流雙超重力床或靜態旋流器(5)、循環液槽(6)、除霧除PM2.5裝置(8)、配堿槽(9)、強氧化劑配置系統(10)、風機(11)、氧化槽(12)和廢液泵(13);所述的余熱利用器(2)、布袋除塵器(3)與旋流雙超重力床或靜態旋流器(5)通過管路依次相連;所述的旋流雙超重力床或靜態旋流器(5)與循環液槽(6)通過循環管路連通;所述的循環液槽(6)與氧化槽(12)相連;所述的強氧化劑配置系統(10)通過管路與布袋除塵器(3)和旋流雙超重力床或靜態旋流器(5)之間的管路連通;所述的旋流雙超重力床或靜態旋流器(5)與除霧除PM2.5裝置(8)相連;所述的配堿槽(9)連接在旋流雙超重力床或靜態旋流器(5)與循環液槽(6)的循環管路上;所述的氧化槽(12)與風機(11)、廢液泵(13)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煙氣除塵脫硫脫硝工藝的專用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旋流雙超重力床或靜態旋流器(5)與循環液槽(6)的循環管路上設有循環液泵(7)。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煙氣除塵脫硫脫硝工藝的專用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袋除塵器(3)采用可耐高溫、耐磨、耐酸堿腐蝕的雙覆膜玻纖陶瓷混合布袋或雙覆膜純PTFE布袋除塵器。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煙氣除塵脫硫脫硝工藝的專用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用單超重力床替換旋流雙超重力床或靜態旋流器(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中顯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江蘇中顯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54525.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