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L-蛋氨酸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450279.4 | 申請日: | 2012-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255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裕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市遠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P41/00 | 分類號: | C12P41/00;C12P13/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195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蛋氨酸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化工合成領域,涉及一種L-蛋氨酸的制備方法,特別是一種利用發酵法制備L-蛋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術
L-蛋氨酸,又名L-甲酸氨酸或L-甲硫基丁氨酸,英文名稱L-Methionine,是一種白色薄片狀結晶或粉末,可溶于水、溫熱的稀甲醇、堿性溶液和稀無機酸,難溶于乙醇,幾乎不溶于乙醚。L-蛋氨酸的分子式為C5H11NO2S,結構式為CH3-S-CH2-CH2-CH(NH2)COOH,分子量為149.21。
氨基酸分為D型、L型和DL型三種,一般的氨基酸只有L型能被人體利用,D型蛋氨酸(D-蛋氨酸)能在體內轉化為L型蛋氨酸(L-蛋氨酸)-后為人體所用。
L-蛋氨酸廣泛用于醫藥、食品、生化試劑及日常生活各個領域,例如可作為營養增補劑,也可用于肺炎、肝硬變及脂肪肝等的輔助治療。
L-蛋氨酸的制備方法包括生物酶拆分法、微生物發酵法以及化學合成法。生物酶拆分法是將DL-蛋氨酸酰化成乙酰DL-蛋氨酸,利用米曲霉中的氨基酰化酶或者動物腎臟中的酶拆分為L-蛋氨酸。微生物發酵法是通過微生物的深層發酵合成L-蛋氨酸。化學合成法主要是以甲硫醇與丙烯醛加成后經Strecker反應得到。
生物酶拆分法經濟指標低、排污大,不適用于工業批量生產。傳統的發酵法工藝收率低,成本較高,因此實際應用也較少。工業上通常都是采用化學合成法。但是化學合成法對工藝和設備的要求較高,投入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工藝收率高、生產成本低的發酵法制備L-蛋氨酸的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L-蛋氨酸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將DL-蛋氨酸用液堿溶解后,加入乙酸,調節酸堿度后加入氨基酰化酶,DL-蛋氨酸酰化反應生成酰化蛋氨酸;
S2、向上述酰化蛋氨酸溶液中加入普通霉菌,在溫度為35~85℃的條件下發酵,生成L-蛋氨酸和DL-蛋氨酸的混合物;
S3、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鹽酸調節酸堿度后離心,將離心液濃縮,加液堿調節酸堿度后加入轉化酶;在恒溫條件下轉化一定時間后,濃縮、冷卻、結晶,得粗品;
S4、將上述粗品溶解、脫色后,提純得到L-蛋氨酸。
其中步驟S3中所述的轉化酶是從動物內臟中提取的一種酶,如豬腎氨基酸化酶。
在上述L-蛋氨酸的制備方法中,步驟S1中所述液堿濃度為30%-35%,DL-蛋氨酸與液堿中溶質的質量比為1∶0.6-1.0。進一步的優選,所述的DL-蛋氨酸與液堿中溶質的質量的質量比為1∶0.8。
在上述L-蛋氨酸的制備方法中,步驟S1中所述乙酸含量為99%,調節后酸堿度為PH=7.0。
在上述L-蛋氨酸的制備方法中,步驟S1中采用的氨基酰化酶為具有高活性的動物內臟提取物氨基酸酰化酶。
在上述L-蛋氨酸的制備方法中,步驟S2中發酵時間為8-15小時。發酵時采用現有普通的霉菌如米曲霉。
在上述L-蛋氨酸的制備方法中,步驟S3中中加入鹽酸后的酸堿度pH=2.0,所述離心液濃縮為糊狀,加液堿后酸堿度pH=7.0。
在上述L-蛋氨酸的制備方法中,步驟S3中恒溫轉化的時間為36-40小時,溫度為37~39℃,濃縮后的溶液為準結晶狀態;
在上述L-蛋氨酸的制備方法中,步驟S4中粗品用水溶解成溶液,粗品與水的質量比為1∶8-15,進一步優選,粗品與水的質量比為1∶10,采用活性炭進行脫色,所述的水與活性炭的質量比為100∶3-6,進一步的優選水和活性炭的質量比為100∶5。
與現有技術相比,此制備方法打破了傳統的L-蛋氨酸通過化學合成、爾后消旋、拆分的工藝,相比于傳統工藝,此制備方法不僅大幅提高了產品收率,而且縮短了運行周期,也改善了原來的生產環境,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非常適用于L-蛋氨酸的廣泛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1:
本發明的L-蛋氨酸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將DL-蛋氨酸用液堿溶解,加入乙酸,調酸度后加入氨基酰化酶,DL-蛋氨酸酰化反應生成酰化蛋氨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市遠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寧波市遠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5027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