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釀酒用糖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44461.9 | 申請日: | 2012-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365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20 |
| 發明(設計)人: | 何新民;蔣曉一;龔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省山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G3/02 | 分類號: | C12G3/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峽;張娟 |
| 地址: | 642350 四川省資陽市安***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釀酒 糖化 及其 制備 方法 用途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釀酒用糖化劑,屬于發酵領域。
背景技術
釀酒過程中,薯類和谷類以及野生植物原料經過加壓蒸煮、糊化后變成溶解狀態的淀粉,但不能直接被酵母菌利用,發酵生產酒精。因此,經過蒸煮以后的糊化醪,在發酵前必須加入一定量的糖化劑,使溶解狀態的淀粉,變為酵母能夠利用的糖類,該過程是使淀粉轉變為糖的過程,稱為糖化。將淀粉轉化為可發酵型糖時所使用的催化劑稱為糖化劑。
傳統釀酒使用的糖化劑是釀酒工廠自制的糖化曲,由于釀酒企業自制的糖化曲存在酶系過于復雜、制造過程中無菌條件較差等因素,從而造成釀酒發酵過程不穩定、白酒質量不穩定等諸多弊端。劉子章等,“糖化酶在大曲酒生產中的應用研究”,四川農業大學學報1987,5(2):83-86公開了一種用糖化酶代替糖化曲的方法。
隨著酶制劑生產的日趨穩定和成熟,糖化酶已廣泛地應用于釀酒工業,從而替代傳統的糖化曲,很好地解決傳統制曲的一些弊端,在釀酒過程中傳統糖化酶制劑雖然使用效果遠遠優于原有的糖化曲,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諸如因糖化酶較為單一,酶活力弱,其存在后糖化力變弱、發酵周期偏長等問題。申請號:98112099.7,發明名稱:“復合糖化酶”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復合糖化酶,其由固體糖化酶與固體纖維素酶組合而成,可以使玉米、高粱、小麥出酒率達到60-80%,大米、碎米出酒率達到70-90%(以50°計)。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的釀酒用糖化劑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釀酒用糖化劑,它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成分:糖化酶90~98份,淀粉酶1~6份或/和蛋白酶1~6份。
糖化酶,即α-1,4-葡萄糖水解酶(α-1,4-Glucan?glucohydrolace)。
優選地,它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成分:糖化酶90~96份,淀粉酶2~4份或/和蛋白酶1~4份。
其中,所述釀酒用糖化劑還含有纖維素酶或/和根霉曲,其重量配比為:纖維素酶1~6份或/和根霉曲1~6份。
其中,所述釀酒用糖化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成分組成:糖化酶90~98份,淀粉酶1~6份或/和蛋白酶1~6份,纖維素酶1~6份或/和根霉曲1~6份。
優選地,所述釀酒用糖化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成分組成:糖化酶90~96份,淀粉酶2~4份或/和蛋白酶1~4份,纖維素酶1~2或/和根霉曲為1~2份。
進一步優選地,其由如下重量配比的成分組成:糖化酶90~92份、淀粉酶2份、蛋白酶2份、纖維素酶2份和根霉曲1~2份。
更進一步優選地,它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成分:糖化酶92份、淀粉酶2份、蛋白酶2份、纖維素酶2份和根霉曲1份,或者,它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成分:糖化酶90份、淀粉酶2份、蛋白酶2份、纖維素酶2份和根霉曲2份。
其中,所述糖化酶的酶活不低于100000u/g;所述纖維素酶的酶活為500000u/g,所述根霉曲的活力為10000u/g。
其中,所述糖化酶的酶活不低于50000u/g;所述淀粉酶的酶活不低于500u/g;所述蛋白酶的酶活不低于100u/g;所述纖維素酶的酶活不低于為1000u/g,所述根霉曲的活力不低于50u/g。
優選地,所述淀粉酶為α-淀粉酶;所述蛋白酶為酸性蛋白酶。更進一步優選地,所述α-淀粉酶為中溫α-淀粉酶,酶活不低于2000u/g。
本發明最后提供了前述的釀酒用糖化劑制備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
(1)按照前述配比取各成分;
(2)取步驟(1)的成分,混勻,即可。
本發明提供的釀酒用糖化劑糖化能力強,用于釀酒的發酵周期短,糧食轉化率高,降低成本,具有良好的市場應用前景。
顯然,根據本發明的上述內容,按照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在不脫離本發明上述基本技術思想前提下,還可以做出其它多種形式的修改、替換或變更。
以下通過實施例形式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上述內容再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以下的實例。凡基于本發明上述內容所實現的技術均屬于本發明的范圍。
具體實施方式
實驗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省山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四川省山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44461.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動汽車電池信息感知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顯著性圖和變換系數塊的編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