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綠茶“三色定投”殺青技術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43767.2 | 申請日: | 2012-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725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啟利;吳滿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啟利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華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471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綠茶 三色 殺青 技術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綠茶殺青技術,具體地說是一種綠茶“三色定投”殺青技術。
背景技術
綠茶制作的關鍵工序是殺青,而殺青的關鍵技術是何時開始投下鮮葉,在學校的教課書和專家的指導講座中,都是通過看殺青后的茶葉顏色和手觸殺青葉感覺來判斷是否達到殺青程度,確定投葉時間是否適溫準時,在這方面,茶葉生產者都能理解和做到,但難做到的是:何時開始投下鮮葉,使殺青后的茶葉達到理想的殺青程度?常用的辦法是將手伸進滾筒進葉口,感覺是否達到殺青溫度,確定投葉;有的茶廠為了更加準確,購買遠紅外測溫儀,在投葉前測量滾筒內壁溫度,再確定投葉。但這兩種方法都不能確保投葉是否適溫準時,因為用手感覺溫度肯定有火候出入,如果不是經驗豐富的制茶人員,特別是在茶葉開園的第一天容易出現過火或欠溫現象;用遠紅外測溫儀雖然能準確測量滾筒內壁溫度,但也不能確保投葉是否適溫準時,因為由于鮮葉或柴火的差異,投葉后滾筒內溫度迅速變化,也會出現過火或欠溫現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一種綠茶“三色定投”殺青技術,準確無誤地確定綠茶殺青三種投葉時間和投葉量,達到投葉適溫準時,避免由于過火或欠溫產生次品而造成的損失。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綠茶“三色定投”殺青技術,其特征在于,先向滾筒殺青機內投下30-40克茶樹鮮葉,就停止投葉,走到滾筒出葉口,用手電筒照著投下的鮮葉,當鮮葉到達滾筒中間部位時,看顏色的變化,三種色澤,確定三種投葉時間和投葉量,其具體情況如下:
(1)當看到投下的鮮葉到達滾筒中部位置時顏色變深,達到殺青葉色澤要求時,不要立即投葉,因為投下的鮮葉與連續投葉滾筒內的溫度變化不同,再等待中部的鮮葉到達滾筒出葉口,看到大部分葉緣出現橙黃色泡點時,可立即下令少量連續投葉,臺時100-110公斤的投葉量,在55-60秒后調整到臺時140-150公斤的投葉量;
(2)當看到投下的鮮葉到達滾筒中部位置時顏色變為橙黃色時,立即下令正常投葉,臺時140-150公斤的投葉量;
(3)當看到投下的鮮葉到達滾筒中部位置時出現半焦狀,即芽梗橙黃色,開張或半開張葉變焦,立即讓滾筒降溫,并下令加量投葉,臺時180-200公斤的投葉量,在50-55秒內將火溫和投葉量調整到正常水平,臺時140-150公斤的投葉量。
所述的滾筒殺青機為80型滾筒殺青機。
所述的投葉量均由自動投葉機的儀表控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綠茶“三色定投”殺青技術,通過看滾筒內的茶葉三種色澤,準確無誤地確定綠茶殺青三種投葉時間和投葉量,從而能準確無誤地確保投下的鮮葉適溫準時,不會出現欠溫和過火現象,避免出現茶葉次品,減少經濟損失。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一種綠茶“三色定投”殺青技術,其特征在于,先向80型滾筒殺青機內投下30克茶樹鮮葉,就停止投葉,走到滾筒出葉口,用手電筒照著投下的鮮葉,當鮮葉到達滾筒中間部位時,看顏色的變化,三種色澤,確定三種投葉時間和投葉量,其具體情況如下:
(1)當看到投下的鮮葉到達滾筒中部位置時顏色變深,達到殺青葉色澤要求時,不要立即投葉,因為投下的鮮葉與連續投葉滾筒內的溫度變化不同,再等待中部的鮮葉到達滾筒出葉口,看到大部分葉緣出現橙黃色泡點時,可立即下令少量連續投葉,臺時100公斤的投葉量,在60秒后調整到臺時140公斤的投葉量;
(2)當看到投下的鮮葉到達滾筒中部位置時顏色變為橙黃色時,立即下令正常投葉,臺時140公斤的投葉量;
(3)當看到投下的鮮葉到達滾筒中部位置時出現半焦狀,即芽梗橙黃色,開張或半開張葉變焦,立即讓滾筒降溫,并下令加量投葉,臺時180公斤的投葉量,在50秒內將火溫和投葉量調整到正常水平,臺時140公斤的投葉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啟利,未經張啟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4376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