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產優質低凝柴油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10322.4 | 申請日: | 2012-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734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蔣東紅;任亮;張毓瑩;胡志海;聶紅;王子文;董松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10G67/00 | 分類號: | C10G6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產 優質 柴油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烴類在氫氣存在的情況下,進行精制和改質的過程。更具體地說,是一種柴油餾分加氫后生產低凝柴油的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汽車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庭,對車用柴油尤其是對低凝柴油的需求隨之增加。另一方面,環境意識和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促進了柴油質量升級步伐的不斷加快。與此同時,世界原油價格持續高企以及煉油企業效益不斷被壓縮。因此,如何生產清潔的低凝柴油餾分、提高柴油收率是煉油技術的面臨的問題之一。
柴油餾分中高凝點的組分主要為直鏈烷烴、帶有長側鏈的環烷烴和芳烴。因此,可以采用分離或者轉化高凝點組分的方法降低柴油餾分凝點。另外,在實際生產中,通過添加降凝劑也可以生產少量低凝柴油,但存在降凝幅度有限,成本高等缺點。?
采用分離方法降低柴油餾分凝點的工藝有分子篩脫蠟、尿素脫蠟、溶劑脫蠟等,這些工藝存在流程復雜、能耗高、低凝柴油收率較低等不足。為此,研究人員開發了臨氫降凝技術和加氫異構降凝技術。?
CN1061679C介紹了臨氫降凝技術,該技術是在臨氫、中等壓力條件下進行擇形裂化的工藝過程。它利用特殊分子篩催化劑獨特的孔道結構和適當的酸性中心,對柴油原料中的正構烷烴等高凝點組分進行選擇性裂化,從而降低柴油產品的凝固點,同時副產部分石腦油和液化氣。其酸性材料主要為ZSM系列和SAPO系列分子篩。采用該技術,可以降低柴油餾分的凝點,由于高十六烷值的直鏈烷烴被轉化,十六烷值降低,柴油收率降低,氫耗增加。另外,由于臨氫降凝催化劑的加氫能力較弱,柴油產品密度高、硫氮含量較高、烯烴含量高、氧化安定性差。?
US?6652735、US?7261805、US?4419220等介紹了異構降凝技術。該技術采用負載型的貴金屬催化劑,兩段工藝流程,通過分子篩的特殊孔道結構及酸性,將長鏈烷烴異構為支鏈烷烴達到降低凝點的目的。該技術工藝流程復雜,應用的催化劑昂貴,投資高,且貴金屬催化劑容易中毒失活。?
CN101724459A公開了一種降低柴油凝點的加氫方法,該方法柴油原料先加氫精制,然后在熱高壓分離器中進行閃蒸,熱高壓分離器得到的液相物流進入第二加氫反應區進行降凝和后精制,熱高壓分離器的氣相物流與第二加氫反應區的反應流出物混合,進入后續分離和分餾系統得到柴油產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能提供一種生產優質低凝柴油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包括:?
(1)柴油原料切割為柴油輕組分和柴油重組分;?
(2)柴油輕組分與氫氣混合后在第一反應區與加氫精制催化劑I接觸進行加氫脫硫、加氫脫氮以及烯烴和芳烴的加氫飽和反應;?
(3)柴油重組分與氫氣混合后在第二反應區與加氫精制催化劑II接觸進行加氫脫硫、加氫脫氮以及烯烴和芳烴的加氫飽和反應,反應流出物不經分離直接進入第三反應區與加氫改質降凝催化劑接觸,進行加氫改質降凝反應;所述加氫改質降凝催化劑含有多孔載體以及負載在該多孔載體上的第VIB族金屬和第VIII族金屬,以氧化物計,以該催化劑的總量為基準,所述第VIB族金屬的含量為10~40重量%,所述第VIII族金屬的含量為2~10重量%,所述多孔載體的含量為50~88重量%;?
(4)第一反應區流出物和第三反應區流出物一起進入分離系統和分餾系統,分離出氣體、石腦油餾分和低凝柴油餾分。?
在本發明另一個實施方案中,所述的步驟(4)中第三反應區流出物與進入第一反應區,與加氫精制催化劑I接觸進行反應,第一反應區流出物進入分離系統和分餾系統,分離出氣體、石腦油餾分和低凝柴油餾分。?
本發明所述的柴油原料選自直餾柴油、催化裂化柴油、焦化柴油、減粘柴油和其他柴油餾分的一種或幾種。柴油餾分的凝點在30~-35℃之間,冷濾點在20~-20℃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1032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