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重載荷用輪胎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84410.1 | 申請日: | 2012-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428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明(設計)人: | 岡部太郎 | 申請(專利權)人: | 住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C9/04 | 分類號: | B60C9/04;B60C9/18;B60C11/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軼;李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載荷 輪胎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能夠提高滾動阻力性能,并且能夠抑制胎肩花紋條區域的不均勻磨損的重載荷用輪胎。
背景技術
如圖4(A)所示,在重載荷用輪胎中,存在輪胎的胎肩花紋條區域a易產生集中磨損的所謂的胎肩磨損b1的傾向。該胎肩磨損b1產生的原因在于,胎面端側的輪胎旋轉半徑小于輪胎赤道面側的輪胎旋轉半徑。即,在輪胎旋轉半徑較小的胎面端側,由于接地壓力較低且周長較短,因此在旋轉時與路面之間的滑動量增大而產生磨損,在比胎肩周向主溝c更靠輪胎軸向外側的所述胎肩花紋條區域a易產生集中磨損。
因而,近年來,提出有通過使接地面形狀合理化、且提高胎面端側的接地壓力,來抑制所述胎肩磨損的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等。)。
然而,在提高了胎面端側的接地壓力的情況下,如圖4(B)所示,會產生如下問題,即:只在胎面端的附近產生階梯狀磨損的所謂的階梯磨損b2。其中,在胎面端側的接地壓力較高的情況下,如圖5中示意地示出的路面與胎肩花紋條區域a的接地狀態所示,在胎肩花紋條區域a且在“接地起始”處產生剪切變形,另外在產生該剪切變形的狀態下繼續向“接地結束”側進行。并且在“接地結束”處,由于接地壓力減小,因此所述剪切變形欲驟然返回到原來的狀態,從而會瞬間與路面之間產生滑動K,這就是產生所述階梯磨損b2的原因。
特別是近年來,為了提高輪胎的滾動阻力性能、提高車輛的燃油經濟性,而在胎面膠或者胎面膠的頂部膠層中采用能量損失較小的低發熱性橡膠。然而,由于低發熱性橡膠的彈性較低、耐磨損性較差,因此存在更容易產生所述胎肩磨損以及階梯磨損從而降低輪胎的磨損壽命這樣的問題。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82099號公報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重載荷用輪胎,能夠提高滾動阻力性能,并能夠抑制胎肩花紋條區域的胎肩磨損以及階梯磨損。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申請技術方案1的發明為一種重載荷用輪胎,具備:胎體,該胎體從胎面部經過胎側部而到達胎圈部的胎圈芯;帶束層,該帶束層配置在所述胎體的徑向外側且在所述胎面部的內部,并且所述帶束層包括多塊帶束層簾布,多塊所述帶束層簾布包括:胎體側的第一帶束層簾布、和重疊配置在該第一帶束層簾布的徑向外側的寬度最大的第二帶束層簾布,所述重載荷用輪胎的特征在于,
通過在胎面表面設置有包括配置在最靠胎面端側的胎肩周向主溝的周向主溝,由此在所述胎肩周向主溝與所述胎面端之間形成胎肩花紋條區域,并且
通過在所述胎肩花紋條區域設置輔助溝,由此將所述胎肩花紋條區域劃分為:比所述輔助溝更靠輪胎軸向內側的主花紋條部、和比所述輔助溝更靠輪胎軸向外側的輔助花紋條部,其中所述輔助溝與所述胎面端隔開的距離為所述胎肩花紋條區域的花紋條區域寬度(Wr)的0.05~0.2倍,并且所述輔助溝沿輪胎周向以直線狀延伸,另一方面
所述主花紋條部具有高模量橡膠層,該高模量橡膠層形成胎面表面的一部分、且沿所述主花紋條部的輪胎軸向外側緣在輪胎周向上延伸,并且該高模量橡膠層由比形成胎面表面的其余部分的橡膠具有更高模量的橡膠形成,并且
所述高模量橡膠層的輪胎軸向的橡膠層寬度(W1a)是所述主花紋條部的花紋條部寬度(W1)的0.3~0.6倍,并且高模量橡膠層的橡膠厚度(Ta)是從所述主花紋條部的所述輪胎軸向外側緣到所述第二帶束層簾布的胎面厚度(T)的0.1~0.5倍,并且
在輪輞組裝于正規輪輞并填充標準內壓、且加載標準載荷并以0度的外傾角使輪胎接地為平面的狀態下,所述高模量橡膠層的平均接地壓力(P1A)處于所述胎肩周向主溝之間的胎冠區域的平均接地壓力(P1B)的0.85~0.95倍的范圍。
另外,技術方案2的特征在于,所述輔助溝的溝深度(D1)處于所述胎肩周向主溝的溝深度(D2)的0.6~1.0倍的范圍。
另外,技術方案3的特征在于,所述輔助花紋條部的外表面被配置成從胎面假想面向徑向內側隔開1.5mm~3.5mm的距離(d),且與該胎面假想面平行,所述胎面假想面是將所述主花紋條部的外表面延長后的假想面。
另外,技術方案4的特征在于,所述主花紋條部的輪胎軸向外側緣與所述第二帶束層簾布的外端之間的輪胎軸向距離(Le)為從輪胎赤道面到所述主花紋條部的所述輪胎軸向外側緣的距離(Wt)的5%以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住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未經住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8441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上部回轉體和工程機械
- 下一篇:聚光太陽熱能分布式能源綜合利用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