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可重新配置的發動機罩下艙氣流底線開口無效
申請號: | 201210369737.1 | 申請日: | 2012-09-28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295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0 |
發明(設計)人: | S.P.查尼斯基;J.W.岡澤爾;M.G.萊弗特;D.J.維布魯格;A.威廉 | 申請(專利權)人: | 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 |
主分類號: | B60K11/04 | 分類號: | B60K11/04;B60K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賀紫秋 |
地址: | 美國密***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重新 配置 發動機 罩下艙 氣流 底線 開口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重新配置氣流穿過機動車輛發動機罩下艙的最小或底線開口的系統和方法。
背景技術
在多種其它用途中,機動車輛常常用環境中的氣流來冷卻安裝在發動機罩下艙內的動力傳動系部件。環境中的氣流常通過位于車身高壓區域的格柵開口進入發動機罩下艙。
允許穿過格柵開口進入車輛發動機罩下艙的底線或最小氣流一般依據所屬動力傳動系所需的最小冷卻來決定。反之,具體動力傳動系所需的最小冷卻通常受諸如氣動、質量、特定用途、所屬車輛的實際負載循環,以及車輛發動輪機的輸出功這些因素影響。因此,即使這些動力傳動系對相同車輛和相同發動機罩下艙被配置為是可替換的,不同的動力傳動系可能需要截然不同水平的底線氣流來有效冷卻。
發明內容
一種方法,其建立進入配置為容納動力傳動系的機動車輛發動機罩下艙中的底線氣流開口,方法包括為發動機罩下艙提供前面板。該前面板包括第一格柵開口和第二格柵開口,它們分別允許來自周圍環境的氣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進入發動機罩下艙。前面板包括可選位置的百葉窗組件,其被布置在第二格柵開口中且被配置為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間控制第二格柵開口的尺寸。進入發動機罩下艙的底線氣流開口是第一格柵開口的尺寸和第二格柵開口的最小尺寸之和。方法還包括確認動力傳動系的配置,即動力傳動系的設計和布置,例如發動機的大小和輸出功。此外,方法包括響應于經確認的動力傳動系的配置通過百葉窗組件來設置第二格柵開口的最小尺寸,以建立底線氣流開口。
百葉窗組件可包括被配置為在被完全打開和被完全關閉之間并包括被完全打開和被完全關閉在內選擇百葉窗組件的位置的機構。根據該方法,可通過機構可選擇百葉窗組件的位置。
用于第二格柵開口的經設置最小尺寸的百葉窗組件的位置是其被完全關閉的位置。
車輛還包括被配置為對所述機構進行調節的控制器。根據該方法,可由控制器完成對動力傳動系的配置的確認和對第二格柵開口最小尺寸的設置。
該方法還包括監測環境溫度并響應于低于預設值的環境溫度通過控制器來選擇和鎖定百葉窗的預設位置。
動力傳動系可包括用循環流體來冷卻的內燃發動機,而發動機罩下艙可包括配置為在流體冷卻發動機后經由氣流冷卻流體的換熱器。
發動機可包括被配置為感測流體溫度的傳感器。因此,方法可以進一步包括通過根據感測到的溫度經由控制器在設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間改變第二格柵開口的尺寸來調節機構。
動力傳動系可以被安排為要安裝在發動機罩下艙中或目前已經被置于其中。
同時公開了采用以上方法的系統和采用該系統的車輛。
從下文中對實現本發明的最佳模式的有附圖的詳細描述可知,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勢以及其他特征和優勢是很明顯的。
附圖說明
圖1是車輛的示意性側視圖,所述車輛具有第一、未遮蔽的格柵開口和第二、可已遮蔽的格柵開口,每個格柵開口位于發動機罩下艙入口處。
圖2是圖1所示車輛的局部剖面側視圖,第二格柵開口顯示為處在部分打開狀態。
圖3是圖1所示車輛的局部剖面側視圖,第二格柵開口顯示為處在完全關閉狀態。
圖4是說明建立進入圖1-3所示車輛發動機罩下艙的底線氣流開口的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附圖,其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部件。圖1展示了車輛10。車輛10包括特征在于第一端14和第二端16的車身12。車輛10還包括發動機罩18,該發動機罩18被配置為覆蓋第一端14的部分20,因而限定了發動機罩下艙(under?hood?compartment)22。車輛10進一步包括系統17,該系統被配置為建立進入發動機罩下艙22的底線氣流開口。如下文中詳述,響應于車輛10的可選替換構造經由系統17可對進入發動機罩下艙22的底線氣流(base?line?airflow)重構或改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973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