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媒體搬運機構、媒體搬運機構的控制方法以及媒體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69670.1 | 申請日: | 2012-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501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明(設計)人: | 德田健志 | 申請(專利權)人: | 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11B17/08 | 分類號: | G11B1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軼;李洋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媒體 搬運 機構 控制 方法 以及 處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搬運光盤(Compact?Disc)、數字多功能光盤(Digital?Versatile?Disc)或者藍光光盤(Blu-ray?Disc)等媒體的媒體搬運機構、媒體搬運機構的控制方法以及具有媒體搬運機構的媒體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公知有對光盤、數字多功能光盤等媒體進行數據的寫入和標簽打印,來發行媒體的光盤/數字多功能光盤出版機等媒體處理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記載的媒體處理裝置具備:空白媒體堆垛箱,其層積并收容有未進行數據寫入等處理的未使用的媒體;制作完畢媒體堆垛箱,其層積并收容有處理完畢的媒體;以及媒體搬運機構,其把持并搬運媒體。
媒體搬運機構具備能夠升降的搬運臂。搬運臂具備:引導部,其插入媒體的中心孔;和把持機構,其與媒體的中心孔的側面抵接而把持媒體。引導部由形成為圓柱狀的基端部、和朝下側直徑逐漸變小的圓錐臺狀的引導面部構成,并在基端部的下端連接著引導面部。把持機構具備三個把持爪,它們與媒體的中心孔的側面抵接而把持媒體。另外,在光盤以及數字多功能光盤的記錄面側的中心孔的周邊,形成有用于保護記錄面的、被稱為堆積環(stacking?ring)的圓形狀的突起。
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媒體處理裝置中,處理前的媒體以記錄面朝向下側的狀態被層積并收容于空白媒體堆垛箱。因此,有時在堆垛箱的內部,配置于上側的媒體的堆積環、與配置于下側的成為媒體的記錄面的相反側的面的打印面貼緊,而在媒體間產生吸附力。在該情況下,在用搬運臂將層積于空白媒體堆垛箱的媒體中的最上方的一張媒體(最上部的媒體)拿起時,存在緊下方的媒體(即,從上方起為第二張的媒體)與最上部的媒體一起被拿起的可能性。若在吸附有兩張媒體的狀態下,媒體被搬運臂搬運,則在搬運目的地產生不良情況。因此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媒體處理裝置中,搬運臂具備撥動桿,其使最上部媒體的緊下方的媒體移動來與最上部的媒體分離。因此,在該媒體處理裝置中,能夠從空白媒體堆垛箱僅將最上部的一張媒體拿起并搬運。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6457號公報
近年來,作為媒體,除了光盤、數字多功能光盤之外,藍光光盤也被廣泛使用。在藍光光盤的情況下,在記錄面側的中心孔的周邊未形成有堆積環,或者即使形成有堆積環,其高度也比光盤、數字多功能光盤的堆積環的高度低。因此,在藍光光盤層積并收容于空白媒體堆垛箱的情況下,配置于上側的藍光光盤的記錄面與配置于下側的藍光光盤的打印面容易貼緊。若上下配置的藍光光盤的記錄面與打印面貼緊,則空氣難以進入記錄面與打印面之間,所以在空白媒體堆垛箱內藍光光盤之間產生的吸附力,比在光盤或數字多功能光盤之間產生的吸附力大。
如上述那樣,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媒體處理裝置中,因為搬運臂具備撥動桿,所以如果層積并收容于空白媒體堆垛箱內的媒體是光盤、數字多功能光盤,則即使在空白媒體堆垛箱內媒體間產生吸附力,也能夠使緊下方的媒體與最上部的媒體分離并落下,從而能夠從空白媒體堆垛箱將最上部的一張媒體拿起并搬運。然而,在被層積并收容于空白媒體堆垛箱內的媒體是藍光光盤的情況下,藍光光盤之間的吸附力比光盤、數字多功能光盤之間的吸附力大。因此,若在被層積并收容于空白媒體堆垛箱內的媒體是藍光光盤的情況下,在空白媒體堆垛箱內媒體之間產生吸附力,則在用撥動桿將緊下方的媒體從最上部的媒體分離時,產生最上部的媒體與緊下方的媒體一同從搬運臂落下,這種現象通過本發明人的研究而得到了明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未經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967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烷基化反應器及烷基化方法
- 下一篇:便于試劑瓶夾持的搖床改進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