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非球面光學元件在傳統加工階段的目標形狀優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65143.3 | 申請日: | 2012-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664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云;王于岳;祝徐興;馮之敬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2B27/00 | 分類號: | G02B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鴻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巖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區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球面 光學 元件 傳統 加工 階段 目標 形狀 優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光學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非球面光學元件在傳統加工階段的目標形狀優化方法。
背景技術
光學元件的表面形狀通常有以下幾種:平面、球面、非球面和自由曲面。其中,用于光學系統中的非球面通常為拋物面、雙曲面和橢球面等具有回轉對稱特性的曲面。為方便起見,回轉對稱非球面可簡稱為非球面。離軸非球面取自非球面,但偏離非球面的回轉軸,是一類特殊的非球面。一般離軸非球面元件本身沒有回轉對稱性,但由于其取自非球面,所以也將離軸非球面歸入非球面分類中。自由曲面沒有特定的對稱性,可以是任意可能的形狀。
在現代光學系統中,適當引入非球面光學元件能夠代替兩個甚至多個球面光學元件,顯著減小系統體積和減輕系統重量。此外,使用非球面光學元件可以更為便捷地修正系統成像誤差,提高成像質量。因此,非球面光學元件的市場需求日趨強烈。
然而,生產非球面光學元件需要先進的制造和測量設備,導致目前非球面光學元件的制造成本高昂。除了熱壓成型技術外,其他大部分非球面光學元件制造技術均基于去除材料的原理,即逐步在工件表面去除多余材料,使表面形狀更接近理想表面形狀。
由于目前的球面光學元件制造技術(傳統加工技術)已很成熟且能夠以低廉的成本制造球面,為了降低非球面光學元件制造成本,通常在粗加工(傳統加工)階段,先生產一個表面形狀與該非球面接近的球面工件,然后在精加工(先進光學加工)階段再將球面修整為非球面。這種方法可以縮短非球面制造設備的使用時間,進而降低了非球面光學元件的制造成本。
綜上所述,需要首先確定非球面光學元件在傳統加工階段的目標形狀(接近球面)。但由于大部分非球面加工技術基于去除材料的原理,所以接近球面的求解要在一定的限制條件(正去除量)下進行。
絕大部分情況下,光學系統中采用的非球面均為二次曲面。這是由于高次曲面的測量尚無成熟的解決方法,而二次曲面的測量較方便一些,并且二次曲面就能夠滿足大部分系統的設計要求。
如圖1所示,以離軸二次凹非球面鏡為例。確定接近球面的傳統方法如下。
在對稱平面z=0內,二次曲面的截面曲線為
y2=2R0x-(1-e2)x2????????????????(1)
式(1)將所有二次曲線的頂點統一到坐標原點。其中R0是原點處的曲率半徑,e為二次曲線的偏心率。P1、P2為離軸二次凹非球面鏡的邊界點。與普通回轉對稱非球面相同,傳統方法認為接近球面的球心仍在x軸上,記為(c,0)。令(c,0)到P1、P2點距離相同,可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未經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514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