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管線鋼的扎制方法及鋼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64520.1 | 申請日: | 2012-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581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26 |
| 發明(設計)人: | 張偉衛;池強;齊麗華;王鵬;李鶴;王海濤;熊慶人;吉玲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管材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21B1/16 | 分類號: | B21B1/16;B21B37/74;C22C38/58;F16L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關文魁 |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管線 方法 鋼管 | ||
1.一種管線鋼的扎制方法,包括如下依次進行的四個步驟:步驟一(S1):下料從而獲得連鑄板坯;步驟二(S2):對所述步驟一中的連鑄板坯加熱;步驟三(S3):熱軋;步驟四(S4):進行層流冷卻;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四(S4)中的冷卻速度為10~25℃/s,終冷溫度為300~500℃,冷卻水量的大小為500~1200m3/h,上下水量之比為1:1.5;
所述步驟三(S3)包括三個階段:其中,
第一階段(S31):先進行高溫奧氏體再結晶區軋制,且溫度范圍控制在950~1180℃之間,所述第一階段(S31)的軋制速度為1.0~2.0m/s;
第二階段(S33):接著進行低溫奧氏體未再結晶區軋制,且溫度范圍控制在800~920℃之間,壓力范圍為250~450Mpa,所述第二階段(S33)的軋制速度為0.5~1.5m/s;
第三階段(S35):最后進行(γ+α)兩相區軋制,且終軋溫度范圍控制在(Ar3-60)~(Ar3-20)℃之間,其中,Ar3是指Ar3點溫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線鋼的扎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S1)中的連鑄板坯包含有Mn、Mo、S、P、Cu、Cr、C、Si、Nb、Ti、Ni、B、Ca、N及O,其中,Mn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1.70~2.0%,Mo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0.20~0.45%,Cu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0.02~0.40%,Cr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0.10~0.35%,S所占的重量百分比≤0.0020%,P所占的重量百分比≤0.010%,C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0.06~0.09%;Si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0.1~0.3%;Nb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0.02~0.07%;Ti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0.01~0.03%;Ni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0.20~0.40%;B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0.00050%;Ca所占的重量百分比≤0.009%;N所占的重量百分比≤0.008%;O所占的重量百分比≤0.00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線鋼的扎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S1)中的連鑄板坯的厚度范圍為300~45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線鋼的扎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二(S2)中,為均勻加熱,且加溫時間持續在1.5~2.5小時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線鋼的扎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階段(S31)中,所述連鑄板坯的總壓下率大于60%;所述第二階段(S33)中,所述連鑄板坯的累積總壓下率為40%~70%;所述第三階段(S35)中,所述連鑄板坯的累積總壓下率為8%~15%。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線鋼的扎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所述步驟四(S4)之后,再進行空氣冷卻。
7.一種鋼管,其外徑為Ф1422mm,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管由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管線鋼的扎制方法制成的管線鋼加工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管材研究所,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管材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452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3E軸焊接構架式轉向架
- 下一篇:一種基于油母頁巖的多元素活性硅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