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輛泊車輔助系統及泊車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210363574.6 | 申請日: | 2012-09-26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490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發明(設計)人: | 鄭士岑;路影;陳文強;韋興民;趙福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B60W30/00 | 分類號: | B60W30/00;B60W40/02;B60W50/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李愛華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輛 泊車 輔助 系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安全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障礙物立體聲識別的泊車輔助系統及泊車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汽車一般都裝有自動泊車入位系統(Park?Assist?Vision),自動泊車入位系統是一套只需將自動擋切換至P檔,其它操作都由汽車自動完成的系統。雖然自動泊車入位系統具有使車輛能夠自動停入與行車道垂直的標準車位、并利用攝像機和超聲波傳感器實現毫米級精度的泊車入位的特點。
但當前汽車上裝配的智能輔助泊車系統原理是在車輛具備障礙物判別能力的基礎上,車輛根據障礙物情況自動作出轉向、剎車,以及切換檔位,甚至啟動和停車等行為,以此達到解放駕駛者雙手和雙腳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全自動泊車。但是這種技術對于車輛的泊車空間和周邊存在的障礙物均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操作上也存在按部就班的固定先后順序,如果以上兩者之一不滿足,那么智能輔助泊車系統的自動泊車作業將無法正常完成。因此,傳統的智能泊車輔助系統產品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還是存在局限性的。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障礙物立體聲識別的泊車輔助系統及泊車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車輛泊車輔助系統包括:一泊車控制器;多個超聲波探頭,與所述智能泊車控制器連接;一車載音響主機,通過CAN總線與所述泊車控制器連接;功率放大器,與所述車載音響主機連接;以及若干揚聲器,與所述功率放大器連接;其中,所述多個超聲波探頭設于車輛的周圍。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超聲波探頭有12個。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車輛的兩端分別設置了兩個超聲波探頭,所述車輛的兩側也分別設置了兩個超聲波探頭,所述車輛的四角各設置了一個超聲波探頭。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12個超聲波探頭在車輛的四周呈對稱設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超聲波探頭探測距離為3-5米。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超聲波探頭可探測的最大距離為4.5米。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揚聲器可聽取車輛左前、前中、右前、左側、右側、左后、右后、后中等8個大方位以及各細分方位的聲音。
本發明又提供的車輛泊車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車輛駛入待泊車位置附近;
b)多個超聲波探頭不停地向車輛四周發送超聲波并接收反饋回來的超聲波信息;
c)泊車控制器將超聲波探頭傳遞回來的附帶障礙物信息的超聲波處理后,通過CAN總線將障礙物方位和距離信息發送給車載音響主機;
d)車載音響主機根據獲取到的障礙物方位和距離信息,輸出模擬超聲波反饋效果的仿真立體聲效,通過功率放大器驅動車上的立體聲揚聲器播放出相應方位及頻率的立體聲音效果;
e)駕駛員通過聽取車內的立體聲來感知周邊障礙物的具體方位和距離,完成剎車和換擋等泊車過程的操作。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b)多個超聲波探頭向四周發出超聲波并接收反饋回來的超聲波信息的距離為3-5米。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b)多個超聲波探頭的數量為12個。
本發明車輛泊車輔助系統及泊車方法,不同于傳統的泊車輔助技術只增強車輛自動化水平,弱化駕駛者對車輛體驗操控的設計理念,本發明利用傳感器增強駕駛員對障礙物的識別感知能力,以此全面改善駕駛者的泊車體驗感。因此,在實際的泊車過程中,該系統完全體現駕駛者自己的駕駛意圖,而不是靠車輛的自動泊車來完成。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發明車輛泊車輔助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為超聲波探頭安裝在車輛上的示意圖。
圖3所示為本發明車輛泊車方法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出的車門開啟安全防護系統及其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357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