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學防震相機模組的自動調試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63514.4 | 申請日: | 2012-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764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26 |
| 發明(設計)人: | 麥練智 | 申請(專利權)人: | 愛佩儀光電技術(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3B43/00 | 分類號: | G03B43/00;G03B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順天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汪麗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學 防震 相機 模組 自動 調試 方法 系統 | ||
1.一種光學防震相機模組的自動調試方法,用于調試防震相機模組(2),所述防震相機模組(2)包括防震馬達控制器(201)和帶有鏡頭的防震馬達(203),所述防震馬達(203)包括多個驅動器,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0、設置自動調試平臺(1),在所述自動調試平臺(1)上設置目標平面(103)與控制模塊(101),所述目標平面(103)上預設有圖像,在所述自動調試平臺(1)上設置所述防震相機模組(2),連接所述防震馬達控制器(201)與所述控制模塊(101);使所述防震相機模組(2)的光軸垂直所述目標平面(103),以所述目標平面(103)與所述光軸的交點為原點建立空間坐標系,所述空間坐標系包括所述目標平面(103)內相互垂直設置的X軸與Y軸及垂直于所述目標平面的Z軸;
S1、所述控制模塊(101)指示所述防震馬達控制器(201)對所述防震馬達(203)進行控制,從而改變鏡頭的行程,所述行程為鏡頭與所述圖像的距離與兩者距離的最小值的差值;
S2、所述控制模塊(101)依次改變每個或每對所述驅動器的控制參數從而移動所述鏡頭,每改變一個或一對所述驅動器的控制參數,所述控制模塊(101)記錄補償角度、相對角度和所述控制參數,所述相對角度為鏡頭與所述圖像的連線與所述Z軸的夾角;
S3、根據記錄的所述控制參數、補償角度和相對角度計算在所述行程時的防震增益;
S4、將所述防震增益傳輸給所述防震馬達控制器(20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防震相機模組的自動調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還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01、所述控制模塊(101)預設改變所述行程的次數ni,所述防震馬達控制器(201)預設i=1;
S102、所述控制模塊(101)指示所述防震馬達控制器(201)對所述防震馬達進行控制,從而改變鏡頭的行程,此時所述行程為si;
所述步驟S3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301、所述控制模塊(101)根據所述控制參數、補償角度和相對角度計算在所述行程為Si時的防震增益;
S302、判斷i是否等于ni,如果相等,則進入步驟S4,否則,對i進行加1操作,并返回步驟S10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防震相機模組的自動調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0中,目標平面(103)上預設有至少兩個圖像,所述圖像為具有至少兩條對稱軸的實心點,且至少一對所述對稱軸的夾角為90度;
所述步驟S1中,取所述圖像的矩心為所述圖像的目標位置,將所述目標位置作為所述行程的參考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防震相機模組的自動調試方法,其特征在于,記所述控制參數為v,其中nj是驅動器的個數,在行程為si時,所述防震增益、補償角度及防震控制的關系為其中K為防震增益,θ為補償角度,θ=[θx,θy],θx和θy為Rx和Ry方向的補償角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防震相機模組的自動調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目標平面上有nq個圖像,在圖像傳感器得到的影像中,第q個圖像的矩心為xq=(xq,yq),xq和yq的單位是像素,平均矩心則為則步驟S3中還將計算圖像和相對角度的關系其中βq為相對角度,根據的改變計算補償角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防震相機模組的自動調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0還包括在所述自動調試平臺(1)上設置存儲模塊(104),在步驟S0中,所述控制模塊讀取預存在所述存儲模塊(104)中的調試參數。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學防震相機模組的自動調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調試參數包含每次防震馬達移動后的等待時間t、驅動器的數目nj、調試中行程的數目ni、調試中行程的值Si,及所述控制參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愛佩儀光電技術(深圳)有限公司,未經愛佩儀光電技術(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3514.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