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驅油劑及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61909.0 | 申請日: | 2012-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763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16 |
| 發明(設計)人: | 葉仲斌;封明明;茍紹華;劉曼;蔣文超;劉賢明;周利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石油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9K8/588 | 分類號: | C09K8/588;C08F251/00;C08F220/56;C08F220/06;C08F216/14;C08F291/06;C08F283/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5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丙烯酰胺 接枝 共聚物 驅油劑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石油工業用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驅油劑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石油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和化學原料,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石油需求量不斷增加。然而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其儲量在不斷的減少。然而國內油藏中大約有60%的原油不能用常規采油技術開采,直接制約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為了保證國民經濟的正常需要,提高石油采收率迫在眉睫。因此迫切需要對老油田的再開發,發掘老油田的潛力,穩定石油的產量,三次采油(Enhanced?Oil?Recovery,EOR)就是提高老油田產量的方法之一,該技術已在國內許多油田應用。目前,油田遇到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用于三次采油聚合物驅油劑主要為聚丙烯酰胺(PAM)和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HPAM)。然而,PAM或HPAM在高剪切作用、高價礦物離子(Ca2+,Mg2+等)、較高溫度等條件下易水解、降解、鏈卷曲等,致使溶液性能驟變而達不到工程施工的要求。另一個方面,聚合物在注入到地下后,勢必會影響地下的生態環境,因此研發抗剪切、耐高溫、耐鹽等特殊性質的,而且在一定階段對驅油有利,但最終又能被生物降解的生態友好型聚合物驅油劑就顯得尤為重要,對環境保護必定起著積極的作用。
魔芋葡甘聚糖(Konjac?Glucomannan,簡稱KGM)是資源豐富且價廉易得的高分子多糖,其主要成分是D-葡萄糖和D-甘露糖以1:1.6量比,通過β-1,4糖苷鍵結合的復合多糖(祁黎,李光吉,宗敏華.酶催化魔芋葡甘聚糖的可控降解.高分子學報.2003,5:650-654;劉雨桃,王子平.魔芋葡甘聚糖的應用及研究進展.華西藥學雜志.2008,23(2):188~189)。KGM具有親水性、凝膠性、成膜性、抗菌性、可食用性、低熱值性等多種特性和一些特殊的生理功能,因此國內在食品、醫藥、化工以及生物領域有較多的報道。汪玉庭等以Fe2+-H2O2為引發劑將丙烯腈單體接枝到交聯淀粉上,制得的接枝羧基淀粉能有效的去除水體中的重金屬離子(謝建華,龐杰,林惠清,等.魔芋葡甘聚糖—卡拉膠共混膜制備及其性能研究初探.現代食品科技,2007,23(4):26-28)。韓懷芬等以玉米淀粉為基體,合成了交聯陽離子淀粉,對含Cu2+、Cd2+等的水體有較好的去除效果(汪玉庭,程格.接枝羧基淀粉去除水體中有毒重金屬離子的研究.環境污染與防治,1996,18(2):16-18)。彭長宏等合成了接枝羧基殼聚糖,該產物能有效的吸附Pb2+和Cb2+等(韓懷芬,陳小娟,金漫彤.交聯陽離子淀粉的合成及其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化工環保,2005,25(3):325-237)。章肇敏等以魔芋葡甘聚糖為原料,丙烯腈為單體,通過硝酸锫銨引發制得接枝魔芋葡甘聚糖的最佳工藝為:引發劑濃度0.01mol/L,單體濃度1.6mol/L反應溫度50℃,反應時間3h(彭長宏,汪玉庭,程恪等.接枝羧基殼聚糖的合成及其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性能.環境科學,1998,19(2):29-33)。國外對KGM的研究也主要在醫藥,食品等領域(Miki?Y.,Tomohisa?T.,Katsuyoshi?N.Effects?of?Konjac-Glucomannan?on?the?Gelatinization?and?Retrogradation?of?Corn?Starch?As?Determined?by?Rheology?and?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J.Agric.Food?Chem.1996,44,2970-2976;Gao?S.J;Zhang?L.N.Molecular?Weight?Effects?on?Properties?of?Polyurethane/Nitrokonjac?Glucomannan?Semiinterpenetrating?Polymer?Networks.Macromolecules.2001,34,2202-2207;María,A.S.,Margarita,C.,Carmen?R.L.et?al.Formation?of?New?Glucomannan-Chitosan?Nanoparticles?and?Study?of?Their?Ability?To?Associate?and?Deliver?Proteins.Macromolecules.2006,39,4152-415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石油大學,未經西南石油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190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服裝款式圖模板
- 下一篇:基于分布式噴泉碼的車輛自組織網絡實時組播方法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